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2022-09-21 21:18:01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有许多人认为马戛尔尼伯爵描述下的清王朝积弱腐朽不堪、专制野蛮黑暗,以及最为出名的马戛尔尼伯爵与乾隆皇帝的“礼仪之争”,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战争暴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诱因。然而,楼主重读马戛尔尼伯爵的访华日记看到的描述并非全然不堪入目,不可否认,一些过去的老版翻译史料不同程度地夸大了马戛尔尼访华对清王朝的负面描写。本文将节选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访华日记,重新解读被国人诟病已久的马戛尔尼访华一事。

  a journal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in the year 1792, 1793, and 1794. 作者:the Earl of Macartney.

  帮助马戛尔尼使团装卸货物的船员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工作勤恳、聪明伶俐、举止得体,且他们会在工作中排忧解闷自发地哼起了小调甚至高歌,这些都让初次到访中国的马戛尔尼感慨良多。

  在进京之前,英使团的大船被当地官员安排换成了小船,马戛尔尼深感小船宽敞洁净、舒适便捷,更是对两位官员——万大人和周大人——无微不至地接待受宠若惊。马戛尔尼在街道上穿行的过程中见到了很多中国老百姓,他惊讶于妇女行路之灵活,并未见传说中缠足妇女的跛脚般走路方式,他听说“缠足”这种陋习在在中国北方底层妇女中已经很少见了,这些妇女尽管饱经风霜但依然五官端正、容色较好、发式简洁大方。他还见到了很多中国男士,对他们的相貌也评价颇高,他发现中国的男士大都精神抖擞、气宇轩昂、身躯健壮、精力充沛。观于此情此景,马戛尔尼伯爵发自内心的赞叹中国人美好的外貌,并灵感突发想起莎士比亚歌剧“暴风雨”中的台词称赞他们:“ 哦,神奇啊!这大千世界有多少善良的生灵,人类真是美丽!哦,美丽新世界,里头居然有这样的人儿!”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对于直隶总督在宴会期间表现出的谦逊礼让、高贵端庄已经让马戛尔尼无法用任何言语能够表达出来了,直隶总督虽早已过古稀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平静祥和、值得敬佩。更是让这位英国伯爵震惊的是这些高层官员们对于下属及寻常百姓表现出的慈爱与谦逊。

  这是马戛尔尼第一次见清政府给英使团安排的翻译,伯爵对于翻译的水平非常担忧,觉得此人并不能胜任英使团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对英语常用词汇的完全无知境地更是令伯爵失望透顶。更因为意大利公使距离此翻译特别近的时候,翻译就更为窘迫难当、拙形毕露。

  还有不少的类似的原版书籍的截图,因为网络问题,和头条的服务器问题,上传不上去,我这边也就不一一的发出来了,话说这就是你所谓的老马失望而回?你在哪断章取义的把这些东西给断成老马很不满?而且题主阅读过原版吗?就因为题主倒卖汉服也不至于这么挑唆吧!

  这个事件看似给大清长脸,实际上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由于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信,失去了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英国使团愤愤离去是乾隆皇帝的外交失误,当然也使英国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说是双方皆有损失的一次交流活动。

  但是不管怎么样,毕竟英吉利“孝敬”的心思还是有的,所以乾隆皇帝很开心,一再指示地方官员要热心接待,提高接待规格,千万不可失了礼数,为英吉利这个弹丸之国所轻视。

  乾隆皇帝面对英吉利的祝寿,取消了例行的行围打猎,安坐在避暑山庄等着接受英国使臣们的朝拜,可见乾隆这个时候满脑子充斥的还是这种腐朽不堪、夜郎自大的“天朝上国”思想。

  清朝当时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额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这一点也确为事实,周边小国向中国称臣纳贡由来已久,也正是基于此,乾隆才会习惯于用世界万邦之主的眼光看待一切,自顾自地以为英吉利就是过来朝贡的。但此时的英国已经通过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滞销的工业产品在他们国内早已是堆积如山,所以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祝寿朝贡,而是为了说服乾隆皇帝改变闭关锁国的国策,开放对英贸易,好让英国早日占领中国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超级市场,而因为语言障碍、礼法所限等原因,马戛尔尼也是有苦难言,也就只能任由乾隆摆布了。

  马戛尔尼此行毕竟是有求于人,故而还是带来了不少反应英国先进科技水平的好东西,如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气象仪器等。乾隆一见这些东西便大惊失色,早就听说过外夷善于“奇技淫巧”,但却没有想到他们竟发展到了这般程度。

  惊讶归惊讶,乾隆皇帝当然也要顾及天朝的脸面,于是下令接待人员,闲谈之余,可透露我大天朝不缺这些玩意儿。此话也反应了乾隆之虚伪,这些玩意儿别说见,在当时清朝这个封建传统农业社会里,乾隆怕是听都没听到过。

  后来等到接见的时候,双方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礼仪冲突,马戛尔尼表示只能后按照见英国女王的礼节来觐见大清皇帝,即单膝下跪,低头头不着地;而中方则坚决强调必须按照传统礼法,对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两边人一时争执不下,吵得面红耳赤。关于这次会见,中英双方留于后世的说法也完全对立,清朝坚持马戛尔尼已经对乾隆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而英方则说他只是单膝下跪,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也无法考察中、英两国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但经历这件事后,乾隆似乎了解到了这些英国人此来的目的不会单纯只是“朝贡”,害怕他们在还会有什么不轨之举,于是在颁发给英国的敕书中全面拒绝了英国人所提出的包括派遣使臣驻京等一系列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后,还鼓吹一番,蔑视英国是粘了大清的光,劝英国不要蹬鼻子上脸,搞得英国使团很不痛快。

  马戛尔尼一看完敕书的翻译立马给气得脸红脖子粗,叫嚣着要向中国皇帝讨个公道,还是被陪行人等强行拦下方才作罢,这样一来中英双方自然是不欢而散了。马戛尔尼使团虽然无功而返,但是英国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二十三年后的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历1816年,英国又派出了一个由阿美士德率领的使团来到中国,再次企图说服中国解除对英贸易的限制,但是同样遭到了嘉庆皇帝的回绝。

  这两次中外交流乾隆、嘉庆父子都没有抓住机会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文明大潮的机会,间接促成了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此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的鲜明对比。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出访团队到达大清王朝,并带来大量礼物。英国人的举动,吊起了乾隆的胃口。所以马戛尔尼团队刚刚上岸,就受到热烈欢迎。

  然而这种热情没有能持续很久,等到马戛尔尼团队见完乾隆后,双方不欢而散。

  马嘎尔尼等人在出访前,已经做足了功课,等到见乾隆时,还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清官员将英国使臣安顿好以后,跟他们提了一件事:你们见我们的乾隆皇帝时,要三跪九叩

  马戛尔尼一听,傻眼了。三跪九叩?你们当我们英国人是什么?我们拜访大清王朝,是要商谈贸易和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怎么可能三跪九叩呢?

  清朝官员一听,同样傻眼了。平等外交关系?我们是天朝上国,怎么可能与你们平等?你们不是应该像藩属国一样朝贡吗?

  马戛尔尼越听越不明白,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打遍全球无敌手,怎么可能对大清称臣。

  当时的英国,经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已经进入现代文明,只会对上帝下跪,他们不能理解国与国之间交往还要下跪的礼仪。

  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下,清朝官员理解的外交就是外国使臣理所应当对中原皇帝下跪。他们之前接待的外国使臣,都是按照这套礼仪,他们没法理解英国人的平等外交。

  这事就这么僵持住了,震惊朝野。大清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法的国度,传统社会中,礼仪就意味着秩序,代表着纲常,是天大的事,没法让步。所以,乾隆马上派他的得力干将和珅处理此事。

  就为了一个下跪问题,和珅与马戛尔尼进行多轮谈判,双方都不肯让步。对于清朝而言,这关系到天朝上国的地位;对于马戛尔尼而言,这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尊严。

  此时,谁也不想谈判破裂。英国人满怀希望,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不想因一个小细节而见不到乾隆;清朝已经将消息通知全国,如果英国人直接走了,乾隆的面子过不去。

  谈到最后,和珅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双方各让一步,英国人同意在各国使臣都行礼的时候,他们混在人群之中,单膝跪地,随众俯首,跪三次,俯首九次;中方也不勉强英国人将头碰到地上。

  这在大清君臣看来,英国人也算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顶多就是“蛮夷未开化,不知礼节”,不是很规范而已。马戛尔尼见乾隆才得以实现。

  英国人带来的礼物,因为翻译和理解问题,导致乾隆并不感兴趣,甚至很失望。

  不下跪,礼物又不能让乾隆满意,所以乾隆对英国使臣很抵触。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马戛尔尼还通过和珅给乾隆写了一封信。

  乾隆收到信的当天就给英国人下了一道上谕,内容如下:

  关于英国人想与大清互派外交使节,乾隆说与体制不和,绝对不可以。不能因你们一个国家的要求,破坏我们百年的法度。

  关于开放开放口岸:珠山、宁波、天津,乾隆说,广州一口通商很多年了,一直很顺利,所以不能更改。

  英国人想要一个小岛安放货物,乾隆说,我们大清的每一寸领土都是有主权的,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关于改善居住广州的英国商人生活、改变广州贸易体制和税率,乾隆也不容更改。

  总之,对于马戛尔尼的要求,乾隆逐条批驳,全部否决。乾隆通过这道上谕,等于是向全世界宣布,通过和平谈判,与大清建立平等外交的方式完全没希望了。

  乾隆不理解世界大势,完全不知道英国已经全方位超越大清,他没法与时俱进。晚年的乾隆,骄傲自大,当他陶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拒绝外来文明的时候,他也错失融入世界的机会。

  有人说,马嘎格尼在乾隆时期的商务访问不欢而散的最大原因就是两国不在一个频道上,简直就是鸡同鸭讲,谁也不明白谁。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帝国的蒸蒸日上,一个老大帝国的垂垂老矣,一个如汉唐一样潮气蓬勃,一个却是日薄西山,即将走向衰亡,有人说,这是满清最后一次进入资本主义的机会,而乾隆却放弃了他。而在他死后四十年,同样的一伙人用大炮轰开了满清的门。

  马嘎格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交往历史事件,目的是通商和搜集中国情报。而提及马嘎尔尼必须提及他写的回忆录《出使中国记》,在书中提及满清的腐败,落后和愚昧。但他同样也表示了满清疆域的广阔,人民热情和淳朴,是一个伟大而强盛的国家,虽然有一些问题,但都可以理解。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来的时候希望达成贸易协议,所以多说好话,而趁兴而来,但却是败兴而归,由于没有达成英王的协议,不得不以满清落后为理由。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

  马嘎格尼是在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来到北京的,其中最为重要一点就礼仪问题,满清要求按照中国礼仪觐见(扣头下跪),这一野蛮的礼节遭到个乔治.马嘎格尼的断然拒绝,贵族出身的马嘎格尼显然无法理解在中国觐见皇帝如此卑微,几经交涉之下, 和珅的提议之下,各退一步,采取了单腿下跪是形式,马嘎格尼为了完成英王的任务同意这个 办法,从中也可以看出满清上下的糊涂与无知。

  马嘎尔尼是伯爵,在英国已经是高官了。武将出身,副使斯当东则是男爵,随行人员也可谓是精英尽出,80外交使团包括天文学家、艺术家、医生等,是英国的精英阶层,他们携带的贡品价值就有15000英镑。其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机,新式武器和钟表。目的只有一个,出通过和清政府直接交涉,消除种种限制,全面打开对华贸易,进而独霸中国市场。只可惜,马嘎尔尼所提出的种种要求都已失败告终,乾隆以天朝上国物富民丰为由反对与英国开展贸易往里来,而私下,乾隆则对和珅说:我看西洋人也就自鸣钟可以,其他皆无所长,而且敝扫自珍。不肯示人。实数小家子气。

  双方经济谈判失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国是小农经济,英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根本无法达成协议。再就是两国对这次出使的看法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国使团认为自己以文明国家的身份出使外国。是平等的,而乾隆皇帝认为这是来进贡的贡使,是蛮夷之辈朝贡的,造成这一误会的原因更为实质的原因乾隆从中看到了莫名的恐惧,因为他知道,一旦彻底按照英国方式进行贸易往来的话,一定会危机自己的统治,乾隆并不傻,始终保持家天下是乾隆的最大意识,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情况变革乾隆都不会同意。由于双方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谈判的失败,使团成员安德逊在回忆录里有着最形象的描写,——“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由于经济谈判破裂,马嘎尔尼被要求离开中国。使团拒绝了原路返回(从浙江舟山经海路回国的安排),从陆路经山东,江苏,江西至广东,穿行中国内地,最大限度的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刺探了大量的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情报。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但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使团回国后,报告了他们在中国的一切。马嘎尔尼从所谓天朝上国看到衰败的气象,当然,就当时整个满清的经济来说,应该是高于英国,当时的英国也有衣衫褴褛的孩子,食不果腹的成年人。但马嘎尔尼可以穿越历史的目光看出了满清前途暗淡。这也为鸦片战争埋下了祸根。

  此时满清是乾隆盛世,而英国则是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双方在政治,思想,经济上的第一次碰撞无疾而终。满清最后一次转变丧失了,这才是满清最大的不幸。而马嘎尔尼对于满清的描述无疑也是片面的。当马嘎尔尼后人再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强盗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中国几千年来接待的使团太多了。之所以为什么有人知道这个马什么使团,是因为这个洋鬼子回国后说了一些中国怎么怎么不好的话来发泄自己的心中不满。这些发牢骚的废话被今天一些人当做宝贝了,正好可以用来攻击自己国家的历史。为什么这个使团会不满意,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到中国没有受到热情的接待,这不怪当时中国政府,主要是中国当时是负责任的大国,来的使团太多了,马什么使团级别不够当时的领导接待规格。

  二是自己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没有达成,比如要传教,要卖鸦片贩毒,或者搞一些卖淫嫖娼的非正常赚钱手段,触犯了中国法律。

  三是自己的一些倒霉遭遇,例如财物可能被偷被抢,走在大街上因为调戏妇女被打,自己长相服装怪异被围观嘲笑等等。

  西方人在中国遇到这样的遭遇,回国后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西方人一向都是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今天也是一样。如果把他发牢骚的话也当真,那么真得怀疑一下自己的智商了。即使这个马什么使团去的是宋朝,也会遭遇这样的事,因为宋朝也有法律,宋朝也有伦理道德,到宋朝大街上撩闲一样会挨揍。使团级别不够宋朝也不会鸟你,不要以为每个使团到我大宋都可以像辽使金使那样颐指气使。到时候遇到这样同样遭遇的马什么使团,回国后也会发牢骚,说宋朝怎么怎么不好。

  其实这个洋鬼子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为什么别的外国使团到中国都能受到热情接待,你却不能。为什么别的使团到中国没被偷,没被抢,没被打,而你却总遇到这样的事。为什么别的使团到中国都赚到钱了,而你却要着饭回去的。我想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今天到中国来也是一样,马先生和他的使团要是有知识有学历,到中国肯定是拿最高工资的企业高管,大把美女上杆子跟你。要是不学无术,到中国来,到工地搬砖人家都不要你,最后只能中国的天桥下留下等待工作的电话号码。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依靠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西方列强,更是较早与正式外交往来的西方国家之一。英国在1793年派出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以朝贺乾隆八十大寿,并觐见乾隆皇帝。

  这位马嘎尔尼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贵族,早年间曾赴俄国同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交涉,并且出任过加勒比地区与印度等地的殖民地总督,算得上一位见过世面的外交官。当时使团驶离英国驻地,船上的马嘎尔尼已经55岁了。他将要拜访的正是中国牌康熙盛世,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当时乾隆已经八十岁的老人了。

  一,大礼仪之争。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1793年8月),马嘎尔尼一行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的“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朝白河,之后换小船入大沽。使团进入天津,受到直隶总督梁肯堂的欢迎。使离天津赴北京,途中在通州停留,与中国礼部官员发生争执。主要是参拜乾隆的礼仪。清朝官员认为英国使团来到中国必须按照中国的礼仪进行三跪九叩之礼。因为先前觐见葡萄牙、荷兰等国的使臣毫不犹豫接受了这种礼仪,既然同是欧洲人,人家觐见都没有说什么,你马嘎尔尼为什么要提意见。

  马嘎尔尼说,这种事没有商量,我给英国女王都没有行如此大礼,更不能给外君主三跪九叩。你们想要让我三跪九叩可以,就先派一个和我级别相当的官员对着我们的女王画像三跪九叩。我要按照觐见女王的礼来觐见乾隆皇帝。

  中国礼部官员只得上报当时的军机大臣和绅,和绅说那么英国是什么礼节觐见女王呢。

  马嘎尔尼给中国礼部官员说,我们英国的礼仪,曲一膝,单腿下跪,抬头伸嘴,握住皇帝陛下的手亲吻。这下可把中国官员给吓坏了,让55岁的马嘎尔尼跪着去吻80岁乾隆,这画面不敢想啊。中国官员直呼“怎么这样,怎么能吻我们皇上”,马嘎尔尼说,“自然使得,用我们国家最尊贵的礼仪来觐见贵国皇帝,这是万分恭敬礼仪。”

  这样事情就僵持下来,和绅也不敢定夺,就把马嘎尔尼亲吻皇帝手的事汇报给乾隆,准备过八十大寿的乾隆心情大悦,说,“亲吻的事就算了,那就单膝跪地吧”。

  有了皇帝的意旨,清朝礼部官员才敢叫马嘎尔尼单膝觐见乾隆。

  双方在行礼方面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冲突,三跪九叩是中国当时很常见的礼节,但马嘎尔尼视为羞辱,同样中国人也无法接受英国人的吻手礼。就这样在大家初次见面就产生不快。

  相反,乾隆对于远道而来的英国人是很高兴的,他们不远万里来朝贺自己的八十大寿,说明自己执政大清帝国万国来朝的盛世,如果没有乾隆的点头同意,马嘎尔尼是见不到乾隆的。

  二,朝贺的礼物并未引起乾隆的喜欢。

  为了觐见乾隆,英国使团的马嘎尔尼做了长期准备,准备了19样礼物,其中有星空仪,上面画着天下日月星宿 ;单筒天文望远镜;天文座钟;地球全图,因为并没有把中国清朝画在中央位置,引起朝廷官员的不满;转动椅子;凸凹镜;还有一些马鞍、地毯、两架马车、女王画像等。英国很想让乾隆明白英国的武力的强大,礼单中还有不少武器,并称“若使大皇帝喜欢西洋炮法,能在御前试演”,还有大小军舰的模型,称大战舰上有一百大铜炮。

  乾隆看到这此礼物时,觉的英国使者在夸大其词,因此说“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马嘎尔尼甚是无奈。因为,英国经过第一工业革命,使国内的产能大幅提升,马嘎尔尼把英国看重科技技术展现给乾隆看,就是希望乾隆购买英国的商品,同时证明英国的强大。当时英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他们也希望过次贺寿的礼品,引起乾隆皇帝的喜欢,然后大力购买,从而保持贸易平衡。

  然而,乾隆皇帝认为这些东西有很多都是奇技淫巧罢了,让马嘎尔尼贺寿完赶紧走。

  三,没有达到目的。

  马嘎尔尼是奉女王之命前来与中国达成通商协议,他在觐见乾隆时,提出了,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并在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小岛归英国人使用,以便英国商船收歇,同时减免英国商船货物的税率。并且当面将英国女王那封请求通商的信件交给了乾隆,但清廷一直没有回音。

  在乾隆的万寿御宴上,满天烟火映照在承德的天空中,英国使团反而显得焦虑和孤寂。他们向和绅提出等从承德返回北京之后,使团一定留下来与清廷签一份官方的通商协定,甚至提出逗留北京的费用由英文自己出。然而,马嘎尔尼一行回到北京后,却收到了立刻返回,不得稍作停留的通告,这让英国使团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他们此行没达到目的。

  在乾隆心里:英国使团不远万里来为自己贺寿,破例让他们按照自己国家礼仪来觐见,他们在进献国书,享用御赐宴席带着朝廷封赏的礼物赶紧地回国,哪有那么多事,还要谈通商,还要谈什么平等贸易。在大清帝国里,根本没有平等的概念,大清国和英国做贸易只是恩赐这些夷人罢了,天朝帝国什么都不缺,不需要与英国通商,英国人拿来礼物只能当作玩意,放在园林里供大臣们赏玩。

  那么在马嘎尔尼的心里呢:当时的欧洲,曾经对神秘的东方充满着好感 ,他们认为在孔夫子圣人之道的治理下,以公平的科举选拔官员,普通老百姓在礼仪的约束下,快乐而幸福地生活着。东方盛产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君主贤明,官员清廉,简直就是理想国的画卷。然而,马嘎尔尼在天津登陆后,才发现真实的情况比他想像要糟糕多了。

  中国普通老百姓在礼仪的约束下呆板无趣,而许多清朝官员对于普通百姓并无任何仁爱之心,官员们只知叩头没有任何主见。他发现康熙盛世中,普通老百姓需要依靠红薯充饥,居住在低矮的草房子里,所谓的大清帝国只是一落后的、封闭的帝国,所以他在觐见乾隆时敢提出以英国礼仪相见。这也算对大清帝国一次试探吧。

  在为乾隆贺寿时,乾隆又以普天之下的皇帝自称,演出一出《四海升平》的昆曲,也就是故意演给英国使团看,自己一个前无古人的天下王,而在马嘎尔尼的心里,产生厌烦。乾隆和马嘎尔尼在相互认知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背离,也就是马嘎尔尼访华为何不欢而散主要原因。

  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率团访华,以祝寿为名带来了大量礼物,乾隆帝对于这个海外“岛夷”的“朝贡”举动也是充满了好奇,下令好好接待。

  然而随着正式接触的展开,双方兴冲冲的劲头迅速冷了下去,马嘎尔尼觉得清朝没救了,而乾隆帝对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统统拒绝,满脸不屑。

  最终两方不欢而散,马嘎尔尼失望而归,而清朝也失去了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

  近代的清朝受尽列强折辱,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清朝是被西方所不屑的存在,然而实际上却未必真的如此,甚至说还恰恰相反。

  明朝与清朝初期,欧洲盛行一股“中国热”,各种来自于古老东方的文化都非常流行。

  瓷器、茶叶、丝绸,甚至于诸多欧洲贵族也喜欢在自家花园里建造中式园林,来自于中国的各种工艺品,往往也都是有钱人、有品位的人的标配。

  英国的马嘎尔尼,从小就在这种对中国无限向往的环境氛围当中长大,在他的心中,对神秘古老的东方也是充满着好奇的。

  十七世纪之后的英国,在欧洲各国中逐渐后发先至占据了先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与法国等国,成为了欧洲的领头羊。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已经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英国,在海外几乎横扫,愈发强盛。

  此时迫切想要开辟新市场与原料产地的英国,对于清朝的兴趣也是越来越大,毕竟处于巅峰时代的清朝拥有当时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与经济总量。

  为了商业利益,英国派出了马嘎尔尼为首的使节团,马嘎尔尼对于这趟东方之行兴致勃勃无比兴奋,然而这也造成了后来他的大失所望。

  英国的使节团抵达清朝之后不久,得到了消息的乾隆帝下令好好接待,毕竟在乾隆帝与诸多朝臣眼中,这个不知道来自什么偏僻地方的“岛夷”是来进贡的。

  在传统的中原天下观之中,除了中原之外,其他所有的国家都是夷狄,都该称臣。

  当然,这只是清朝的一厢情愿,英国人压根儿就不是来进贡的,只不过是来谈生意的,英国人秉持的就是与清朝平等谈判,获得充足的利益。

  然而清朝上下却不这么想,相关接待的诸司衙门,在翻译的时候动了手脚,愣是把英国使节团弄成了来朝贡的番邦使者,连礼物都被称作了贡品。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等到马嘎尔尼一行抵达了京城之后,要正式面见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最重要的就是叩拜礼的问题。

  西方的传统是握手、鞠躬,但清朝则是下跪,就算不是三跪九叩,也要双膝着地。

  下跪这样的事情在西方,那就是一种有辱尊严的事情,当然不行,在近代诸多来华西方使节团之中,似乎也只有为了赚钱不顾一切的荷兰人同意了这样的做法。

  清朝必须要求下跪,马嘎尔尼等执意不肯,勃然大怒的乾隆帝下令降低所有接待规格,会见谈判尚且没有开始,就因为这样的小事几近破裂。

  为了此次的出访顺利,马嘎尔尼带来了当时英国几乎所有最先进的工业科技,当然也包括了各种在清朝被当成玩意儿的钟表之类的工艺品。

  可是抵达清朝之后,乾隆帝与他的臣子们对于这些西洋物件侧目以待。

  马嘎尔尼向乾隆帝重臣福康安介绍连发火枪,结果被拒绝,而马嘎尔尼见到的清朝士兵们,仍旧在使用刀枪与弓箭之类的落后武器。

  清朝自始至终都认为马嘎尔尼是来进贡的,因此将他带来的物品都当做寻常物件堆进库房,反而以数倍价值进行了所谓的赏赐回礼。

  眼见清朝如此,马嘎尔尼索性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干脆切入正题准备正式商业谈判,结果乾隆帝根本不予理睬,马嘎尔尼想要继续自费逗留的要求也被拒绝。

  对于马嘎尔尼提出的诸多要求,乾隆帝无一准许,包括租地、通商、关税等等。

  英国有些要求的确过分,比如割让舟山岛等,被乾隆帝拒绝理所应当,但还有不少正常的商贸要求,也被乾隆帝一起无理由拒绝。

  乾隆帝知道马嘎尔尼并非真心来“进贡”,当然没有好脸色,而马嘎尔尼带着满满的重要任务前来,结果全都未能达成目标,双方都很不高兴,只能不欢而散。

  这也不能怪乾隆啊,主要是英国不安好心!

  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率使团出使大清国,并成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是历史上大英帝国和清朝的第一次正式接触。

  马戛尔尼使团此行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但实际上却是想要借此机会,和清朝进行通商贸易。然而,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却遭到了乾隆的拒绝,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就这样,清朝和英国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外交谈判,宣告破裂。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关于双方谈判破裂,不欢而散的责任,大都被归咎于乾隆身上。在接待马戛尔尼使团的过程中,乾隆一直都是高高在上。视英国使团的拜访,为番邦上供,全然忽略了邦交通商的重要性。而且乾隆自以为“天朝上国”,有些过于自大,完全没能认识到别人的先进。其对于英国使团送来的礼物,完全就是不屑一顾。

  那可是在18世纪末啊,大英帝国已经开始走上了霸主之路,虽说欧洲还有一个强大的法兰西,但是在海洋之上,英国就是无敌。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派遣使团来与清朝诚心通商贸易,可是乾隆却正眼都不瞧一下人家,不谈崩才怪。

  当时马戛尔尼使团的随员安德逊曾如此评价这一次东方之旅:

  “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总而言之,乾隆皇帝在整个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盲目自大,直接导致了这一场外交活动的失败。

  而这一次失败的中英外交,被许多人认为是清朝灭亡的伏笔。拒绝和英国通商,更是乾隆这辈子干过最愚蠢的事情。因为如果清朝答应通商,必然会更早接触到来自西方的先进文明,而且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那么和国际接轨的清朝,就有机会因此而一跃,再次成为世界强国。就如同明治维新的日本一样,傲视东亚。

  即便运气再怎么不好,也不会出现鸦片战争那样,被人用武力扣关,逼迫签下不平等条约。所以,马戛尔尼访华,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导致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并不是事件的全部,很多内容都被大家选择性的忽略掉了。

  事实上,天朝上国没有那般的傲慢自大,英国也并不是诚意满满,外交失败的责任,不该全部扔到乾隆身上。

  首先,对于英国使团,乾隆从始至终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当时听说英国人要来,乾隆下诏亲自布置工作,严令各省督抚做好沿途的接待工作,礼数上一定要足。整体的接待事宜,乃是由和珅主管,礼部筹备。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乾隆这个皇帝还会亲自接见使团。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所谓的跪拜之礼。有说法称,马戛尔尼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的时候,被要求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属于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这其实是个误会,按照和珅和礼部的计划流程,马戛尔尼他们确实是需要向乾隆行礼的,而且他们当时也确实是跪了,但是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种跪拜礼。他们只是单膝跪拜,然后行了九次礼。

  这属于一种中英结合的礼仪,首先单膝跪拜,是英国人面见国王时的常用礼仪;而九次行礼,则是入乡随俗,照顾了乾隆的面子。所以,在礼数问题上,清朝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很明显,不管乾隆内心是否待见英国人,但面子功夫人家是做足了的。毕竟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待客之道这种事情,不需要人来教。当然了,使团在访问的过程中,确实经历过一些尴尬,比如被搜查,被限制人身自由等等。

  但是你得搞明白,这其实是外国使团入境的一个正常流畅。首先所谓的搜查,那是为了确保没有危险品,毕竟这可是要见皇帝,这无疑就是相当于过下安检。其次在人身自由,那是为了使团人员的安全,毕竟你这一群外国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丢了咋办,肯定不能让你乱跑。

  事实上,马戛尔尼在自己的日记中,对于清朝的接待工作可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所以,乾隆对于英国使团,并无怠慢之处。至于所谓的盲目自大,更是无从谈起。虽然当初乾隆确实是对使团进献的礼物不屑一顾,但那还真不能怪人家。英国人带来的这些东西,确实就不够新鲜,人家乾隆皇帝看不上很正常。

  按照记载,马戛尔尼从英国带了不少东西作为国礼,有天球仪、地球仪、钟表、玻璃灯具、枪械火炮,甚至还有风帆战舰模型等等。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西方的先进文明产物,定能震慑一下这些落后的东方人,进而为谈判加码。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可实际上呢,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清朝一点都不稀奇。天球仪,地球仪这玩意儿钦天监早就有了,早在康熙朝汤若望时期,就已经成为钦天监的专用设备。玻璃灯具这玩意儿,圆明园里一大堆,至于钟表嘛,也不见得就比京城的钟表匠来得奇巧。事实上,广东的工匠都能造这些东西,甚至比西方人造的还要精美,只不过买的人并不多。

  枪械火炮自然是好东西,但当时还是在18世纪末,这些武器的领先程度并不高。而且马戛尔尼也没有带最好的武器来,其所展现出来的技术和威力,给不了乾隆震慑感啊。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唯一比较可惜的,应该就是英国的风帆战舰模型了,那确实是个好玩意儿。鸦片战争的时候,如果清军水师能有个几十艘,应该不至于被英军关着门打。但是你应该要清楚,清朝向来就对这方面不上心,类似的战舰模型当年荷兰人也有过,要重视早就重视了。而且,仅仅一个模型,表现并不直观。

  很明显英国人过于低估了清朝的科技水平,抱着一种“拿玻璃球给非洲黑叔叔”的心态来见人,根本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和清政府进行利益交换。

  总之,英国人就是把你当非洲土著一样,拿几个小工艺品来忽悠你的。这点小伎俩,自然忽悠不了乾隆了。他很清朝,英国人完全就是在夸大其词,送的礼物就没几件稀罕物。如此没有诚意,人家自然不愿和你谈了。

  当然了,没诚意只是次要原因,乾隆之所以拒绝贸易通商,主要是因为英国人不安好心。

  当时英国给乾隆提出了诸多的通商请求,比如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及天津为通商口岸;.将舟山群岛之一海岛划给英国作为英国商业基地;在广州附近一块地方拨给英国,供英商居住,或允许广州人在广州“出入自便”;还有在税率方面,也有给予减免优惠。

  不得不说,这英国人还真是贪心不足,不知道还以为是《南京条约》呢。就拿开放通商口岸来说,别的国家来中国贸易,都是在广州进行的,那里设有专门的洋行搭理,这都是由来已久的事。别的国家都没有要求开放口岸,凭什么你英国人胃口这么大?这个先例要是一开,回头有法兰西人也要求多开口岸,那可咋办?

  “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地方贸易,俱在岙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

  事实上开放通商口岸也就算了,还要给你英国人划拨地盘,送海岛,这么明显侵犯国土主权的事,谁会答应啊?

  乾隆表示,你想多了吧?真把我和孙子道光当成一路上人了。所以乾隆如此批复: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这不是钱的事,是国土的事,是主权的事。乾隆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版图所系,不会答应。俗点说,一寸土地都不会给。祖宗疆土,不可尺寸与人,老马你可懂?

  最终,乾隆看到英国人的不安好心,于是就主动打发使团回去了。

  所以,乾隆拒绝马戛尔尼,不是因为磕头的事,也不是因为送礼的事儿,完全就是马戛尔尼提的要求太过分好吗?马戛尔尼带来的所谓的“友好通商”,和后面鸦片战争搞殖民有何区别?

  如果乾隆为了通商,真的同意了这些要求,那他和道光的区别在哪呢?换个角度来讲,既然是通商贸易,那就应该是相互的,如果让英国割让一个伦敦附近的小岛给清朝,你看英国政府会不会答应?

  所以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这件事,还真不是乾隆的锅。人家从始至终,一直都表现得很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比他孙子道光可强多了。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时候,带来了一系列西洋的小玩意儿。他们没有经过调查,满心以为自己带来的西洋表,是中国绝对没有的。

  没想到的是,当马嘎尔尼参观热河行宫的时候,忽然发现这儿的西洋玩意儿还真不少。有挂钟、地球仪之类的东西,比起马嘎尔尼送来的几块手表,那是要精美多了。

  很显然马嘎尔尼本打算糊弄一下清廷,结果被啪啪打脸了。而且随行的官员告诉马嘎尔尼,这些玩意儿,比起圆明园内西洋珍宝馆里的东西,那就算个屁。这等于再次打了马嘎尔尼的脸。

  原来清朝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对西洋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康熙皇帝曾经重用过西洋传教士汤若望,而雍正皇帝更是曾经戴着洋人的假发,穿着洋装给画师画像。可见这两位都是愿意接受西方事物的皇帝。

  由此可见,其实这次英国使团,就是来摸底的。这场访华最终宣告失败,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那么还有哪些矛盾的爆发点呢?

  在乾隆皇帝包括清朝所有大臣们看来,英国和朝鲜、越南这些国家一样,应该就是清朝的藩属国。这次马嘎尔尼使团前来,也不是说来谈判的,而是来朝贡的。

  有了这样的心思以后,那么清廷对首次来访的英国使团,自然是带有几分轻蔑的态度。你比如说关于礼仪方面的问题,双方就起了很大的争执。

  在清廷看来,这天下全部都是乾隆皇帝的,那么英国自然也应该是清朝的藩属国。可是马嘎尔尼使团们却认为,英国和大清一样,是两个完全自主独立的国家,没有朝贡这一说,这次前来纯粹是为了祝寿而已。

  既然在认知上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么在礼仪上自然也会有矛盾爆发。清廷这边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见到皇帝以后,一定要跟清廷官员一样,三跪九叩。可是英国使团表示很不能理解,觉得这是一种屈辱,所以坚决拒绝。

  因此光在礼仪这一块儿,已经让80岁的乾隆老爷子勃然大怒了,你觉得这次马嘎尔尼使团的出访,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吗?

  结果他们有没有三跪九叩呢?你别说至今都是疑案。因为双方说法不一致,按照清廷和珅的记载,马嘎尔尼使团全部三跪九叩。而马嘎尔尼回国后,却表示只是按照觐见英国国王的礼仪,采用的是单膝下跪。我觉得应该是三跪九叩了,要不以乾隆老爷子的尿性,这波老外回不去。

  福康安是谁?那是乾隆朝的军机大臣,也是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恒的儿子。既是朝中重臣,又是皇亲国戚,你说福康安这人能惹吗?

  当时马嘎尔尼在热河行宫当中,发现了一些英国制造的八音盒,多看了几眼以后,福康安觉得这哥们真没见识,连这玩意儿都没见过。

  于是福康安就问马嘎尔尼,英国是否也有这些玩意儿。马嘎尔尼此前被清廷的人打了脸,这回他似乎想要打回去。因此他告诉福康安,这些东西,其实是英国生产的。

  这可把福康安的老脸给丢尽了,马嘎尔尼打谁的脸不好,非要打福康安的脸。你觉得你在清廷还能混得下去吗?

  了解到福康安的地位以后,马嘎尔尼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刻想要挽回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就希望福康安能够前去观看英国是图案警卫们的操练。

  结果福康安果然是生气了,表示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没兴趣,不看了。以至于后来马嘎尔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福康安这家伙太愚蠢,当时清朝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爆的枪,从来没见过连发枪,他居然说没兴趣?

  的确是这样,由于福康安和马嘎尔尼的这次交流不欢而散,使得清廷失去了较早接触洋人枪械的机会。这或许也是后来清廷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嘎尔尼他们这次前来,一来是为了结交清朝,给乾隆皇帝祝寿。二来则是为了跟清廷谈判,以此达成贸易通商的关系。

  其实后者才是真正的目的,祝寿只是为了给谈判多一点筹码而已。没想到祝寿期间, 闹了那么多的矛盾,这也为后来的谈判失败,埋下了伏笔。

  清廷也觉得奇怪啊 ,这马嘎尔尼祝寿也搞完了,咋还没想着要走呢?原来这哥们在等着谈判了,随后他就把谈判的要求给提了出来,主要有这么六条:

  他们好像对咱们喜欢搞增项这件事特别敏感似的,居然还担心说好的事情会变卦,特地附上第六条。

  不过很可惜的是,清廷选择一律拒绝!完全掐断了清朝和英国之间的所有往来。看来这次马嘎尔尼使团是彻底把乾隆老爷子给惹火了。

  马嘎尔尼使团任务没完成,也不敢轻易就回去。所以就赖在北京等待进一步谈判,结果再次遭到清廷拒绝。无奈之下马嘎尔尼使团这才沿着运河南下,从广州离开了清朝。

  当时的英国可不是弹丸小国,而是欧洲最强的国家,全世界都有他们的殖民地。这一点和珅应该是很了解的,因为这哥们曾经跟英属东印度公司打过交道。

  但是和珅没有提醒乾隆,而乾隆当时的确也被惹怒了。所以说否决了一切谈判的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当中,的确有一部分是比较过分的,比如说割让舟山的一个小岛给他们。

  但是也有很多是有价值的,正常的贸易通商,只会对清朝的发展有好处。当然了对乾隆的统治有没有好处,那就不知道了。

  可惜由于乾隆的狂妄自大,所以导致了清廷完全否决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六项条例。这也使得中国失去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机会。

  这一年是1793年,47年以后,也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枪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

  乾隆时期的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是访问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其中有晋见乾隆皇帝的礼仪之争,更重要的是乾隆皇帝不同意马戛尔尼提出的开放通商等要求。这是表面的原因,实际远非这么简单。47年后的1840年,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在位时,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开始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与以天朝自居的清朝

  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强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尽管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败,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英国又在澳洲建立了新殖民地,在亚洲拥有印度殖民地的同时,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占领了非洲的埃及,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大国中国。那时,英国不但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发生了工业革命,向“世界工厂”发展,急需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与此同时,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震撼并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老皇帝乾隆完成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役。尼泊尔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廓尔喀入侵西藏,福康安率领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作战,大败廓尔喀军,逼近其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廓尔喀投降,向清朝纳贡。

  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派出了使团前往中国,名义是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正使是乔治·马戛尔尼伯爵,曾任驻俄公使、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 。副使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的乔治·斯当东,他十三岁儿子托马斯·斯当东也跟随使团前往中国。这个孩子愿意学习中文,后来也到东印度公司任职,成为“中国通”,催化了鸦片战争。

  使团中有各类专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和很多军人,乘坐的船只是英国海军提供的三等军舰“狮子号”,上面装有64门大炮。还有东印度公司1200吨的大货船“印度斯坦”,上面装着送给乾隆皇帝的礼品和一些东印度公司的货物。使团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大力支持,这个公司是掠夺和殖民的半政府商业组织,不但拥有贸易权,还有行政权和军事力量,建立了英属印度,后来向中国倾销鸦片。

  使团携带的礼物一部分是投中国皇帝所好,大部分充分显示了英国的科学技术,有蒸气机、棉纺机、织布机和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还有先进的炮和步枪、手枪等武器,英王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最大、装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

  让使团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天津上岸后,中国官员给他们配发了几面彩旗,上面书写着中文“英吉利贡使”,并在礼品清单上把“礼物”改成“贡物”。在中国人看来,中国是天朝,外国使臣是来朝贡的。

  礼仪之争和清朝的拒绝

  既然把英国使团视为贡使,那他们晋见乾隆皇帝就的行跪拜礼,这是使团不能接受了。中英双方争执,最后达成协议,让使团去热河避暑山庄晋见乾隆皇帝。

  至于使团那时行的什么礼,中英双方的说法不一,英方说按照晋见英王的礼仪单膝跪地,未曾叩头。中方说英使按照中国礼仪,向乾隆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有研究者提供了新发现:英使晋见乾隆皇帝时双膝下跪三次,每次三鞠躬不叩头,在递交国书时用英式礼节,单膝跪地呈交国书,不过没有吻手礼。无论如何,双方都产生了矛盾。

  晋见结束后,乾隆皇帝让福康安等大臣陪同使团参观行宫,里面的西洋玩具、挂钟和地球仪让使团礼物逊色很多。陪同使团的大臣得意地说:“与圆明园西洋珍宝馆的藏品相比,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好在马戛尔尼发现了英国的八音盒,挽回一些面子。

  马戛尔尼不甘心,邀请福康安观看英国使团警卫队的操练,但被福康安拒绝了。对此,马戛尔尼在笔记中写道:“他真蠢,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枪。”的确,清朝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备汉人掌握新式武器,不允许民间发展火药,对火炮和连发枪的研制都停滞不前了,更不了解世界上的先进武器。

  清朝认为英国使团已完成了使命,该打道回府了。但英使马戛尔尼的真正目的还没有达到,他急忙向清朝提出”在北京设立商馆,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给英国商人居住和存货,在广州附近划地任英国人自由来往, 英国商货由澳门运至广州免税或减税,船只交关不额外加征“等六项要求。

  这些要求有些是关于贸易的,有些则带有殖民侵略的味道,尤其是划地给英国。清朝的态度是一概决绝,不与之谈判。英国使团不得不启程返回,由运河南下到广州回国。英国使团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几乎以失败告终。

  后续的事:工业国用枪炮轰开农业国

  英国使团的意外收获是,他们在返程中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社会,看到了官员的贪腐、百姓的困苦,以及中国孱弱的军备和海防,并由他们的画师画了下来。中国在他们眼中不再神秘,而是外强中干。

  而清朝有些固步自封,失去了与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交流的机会,也与现代工业化失之交臂。尽管英国的目的也不纯,但闭关锁国损失更大的是中国。据说乾隆皇帝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对英国有防备之心,可年迈的他并没有在体制和科技方面有什么动作,那才是国家竞争的根本啊,中国的落后已不可避免了。

  1816年,中国的皇帝已换成乾隆的儿子嘉庆,英国再次派出使节前往中国,正使是威廉.皮特.阿美士德勋爵,副使则是”中国通“托马斯·斯当东。这次,中英双方再次展开礼仪之争,英方的态度是坚决不跪。嘉庆皇帝比乾隆更干脆,直接下旨驱逐了英国使团。至此,与英国的外交途径关闭了。

  20多年后,东印度公司和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人,让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虎门销烟引起英国下议院关于是否发动战争的辩论。这时,已是议员的托马斯·斯当东站起来发言。他认为在开始流血之前,可以与中国谈判。但他很了解实施专制的中国统治者,对中国的武力征服是必须的。他的发言影响了议员们的投票,通过了发动战争的决议。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大清帝国一蹶不振,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有赔款、割让香港岛,关税由英国做主等条款。当年英国使团的要求都实现了,而且变本加厉。一位外国人甚至说: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

  1856年至1860年,道光的儿子咸丰在位,英法在美国、俄国支持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带着懿贵妃(慈禧)逃到热河避暑山庄,1861年死在那里,年仅31岁。从乾隆到咸丰,一个多甲子的轮回,清朝再没有天朝的威风,皇帝也短命了。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清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向俄国割让了东北和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

  历史不堪回首,唯有汲取教训,避免前车之鉴。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有许多人认为马戛尔尼伯爵描述下的清王朝积弱腐朽不堪、专制野蛮黑暗,以及最为出名的马戛尔尼伯爵与乾隆皇帝的“礼仪之争”,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战争暴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诱因...

    2022-09-21 21:18:01
  • 法皇世家哥伦布古堡2004干红多少钱?
    法皇世家哥伦布古堡2004干红多少钱?

    这个酒标价很高,但实际不值钱,因为是国内罐装的酒,用了法国最低端的原酒,到国内包装成高端,这种酒在欧洲一瓶的价值不超过2欧元...

    2022-09-21 21:17:00
  • 一百多元的拉菲庄园红酒是真的吗?
    一百多元的拉菲庄园红酒是真的吗?

    你好我是做进口红酒的,大家印象中的那种上万的拉菲全名是拉菲罗斯切尔德(ChateauLafiteRothschild)庄园,他的副牌(CarruadesdeLafite)就是俗称的小拉菲一般也不会低于5000.市面上很多一两百元的是拉菲的附属品牌(虽然瓶身也带五键)但并不是真正的拉菲酒,但酒本身有可能是真的...

    2022-09-21 21:16:30
  • 送酒送几瓶?
    送酒送几瓶?

    送白酒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送两瓶或者是送一些双数,但是如果送的是红酒或者是一些洋酒的话,那么就会送一瓶...

    2022-09-21 21:15:16
  • 制作葡萄酒可以放在金属瓶里吗?
    制作葡萄酒可以放在金属瓶里吗?

    不可以发酵好的葡萄酒不能盛装在铁质、铜质、铝制材质的容器内,葡萄酒中的酸味物质容易和金属材质发生反应,产生金属破败病,导致葡萄酒浑浊变质...

    2022-09-21 21:15:01
  • 别人给了一瓶葡萄酒,意大利进口的,想知道价位是多少?
    别人给了一瓶葡萄酒,意大利进口的,想知道价位是多少?

    这个产区的酒都不贵的...

    2022-09-21 21:12:45
  • 红酒醒酒器,仅仅是为了“装比”吗?
    红酒醒酒器,仅仅是为了“装比”吗?

    谢诚邀!醒酒器作用不简单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要用醒酒器,只不过有些葡萄酒经过醒酒器的作用更突出表现它们的质量与风格...

    2022-09-21 21:12:31
  • 鹅肝排原料?
    鹅肝排原料?

    香煎鹅肝排的做法:材料:鹅肝,盐,面粉,红酒,苹果,糖,葡萄汁,柠檬汁做法:1.鹅肝切片后用少许盐抹匀放冰箱腌一会...

    2022-09-21 21:11:14
  • 有哪些又快又好的办法可以缓解喝完酒后的头疼症状?
    有哪些又快又好的办法可以缓解喝完酒后的头疼症状?

    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2022-09-21 21:10:44
  • fossler是什么红酒?
    fossler是什么红酒?

    没有此品牌的红酒...

    2022-09-21 21:10:1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