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2022-11-21 16:18:53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都说袁绍、袁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其实公孙瓒也是典型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在原本与袁绍相争占优的情况下,慢慢作死,最终输掉了。

  公孙瓒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多次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名气很大,实力甚至要比当时袁绍要强大的多。

  也正是因为他的实力更强,他与袁绍的第一次大战也是他率先发动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冀州。刚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打的十分顺利,毕竟实力雄厚,军队战斗力很高,还有一支名为白马义从的特种部队,冀州郡县纷纷是望风归降。

  袁绍本来想求和,看着公孙瓒不给机会,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了,双方在界桥大战,史称界桥大战。这战中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由于胜仗打多了,加上欺负麹义兵少,于是膨胀了,下令让白马义从直接冲锋,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麹义军后面的千张强弩齐发,白马义从损失惨重。白马义从都败了,公孙瓒军慌了,顿时间全军混乱,袁绍军乘机掩杀,公孙瓒大败。

  这一战中本来公孙瓒能一鼓作气打败袁绍,彻底拿下冀州的,毕竟在此之前袁绍差不多是四面楚歌了。可惜由于傲慢轻敌,浪费了机会,还被伤了锐气。

  不过即便公孙瓒败了,但实力依然不在袁绍之下,可惜公孙瓒又作死杀了刘虞。刘虞是当时汉室宗亲,幽州牧,爱民如子,忠于汉室,名气很大,也是公孙瓒上司。公孙瓒不恤百姓、穷兵赎武让刘虞很不满,于是他出兵讨伐公孙瓒,只想节制下公孙瓒,阻止他的恶行。但由于他过于仁慈,打仗都不允许伤害百姓,导致久攻不下,被公孙瓒抓住机会给打败了。公孙瓒趁势拿下幽州,杀死了刘虞全家。

  他虽然拿下了幽州,但由于杀了声望极大的刘虞,他已经得罪了整个天下。他受到刘虞儿子、刘虞旧将、袁绍等多方势力的围剿,被打的无还手之力,逃到易京坚守不出。

  其实他只要坚守撑到他们走了,仍然有机会东山再起。可惜他骄横跋扈,疏远他人,只顾自己,与妻妾娱乐,甚至部将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边亲信全无,谋臣猛将都离开了他。到了最后,他身边几乎没人了,他也深知大势已去,引火。

  公孙瓒因为傲慢,错失了打败袁绍,拿下冀州最好时机;因为错杀刘虞,搞的成为众矢之的,兵败如山倒;最后又因疏远谋臣武将,导致身边无人,最终于绝望之中。

  公孙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错,最终导致势力消亡,发展不起来也怪他自己。

  如果曹操是“悔不该杀了那华佗呀”,公孙瓒就是“悔不该杀了那刘虞呀”,因为自从杀了刘虞后,公孙瓒进退失据,最后被袁绍和刘虞的旧部一起消灭在易京。

  公孙瓒早年跟随卢植学习,和刘备是同学,后来又在郡中任职,直到调到北地抵御鲜卑后,才将他的勇猛之气表现出来。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骑巡逻,遇到几百名鲜卑骑兵,于是公孙瓒两边装上枪头,意气风发,大战鲜卑骑兵,终于将之杀退,威震边关。随后被朝廷任命为代行都督的职务,带领幽州三千突骑,去围剿叛军。但是,渔阳张纯和乌丸国丘力居反叛,攻打蓟中,从此,公孙瓒和丘力居等胡人互攻了好几年。可见,公孙瓒作战勇猛,手下的骑兵战斗力也不俗。但是,丘力居等的骑兵毕竟善于机动多变,突击青幽冀徐四州,公孙瓒却不能阻止。所以,公孙瓒除了善于带兵,作战勇猛外,缺少谋略,所以不能行之有效的对胡人骑兵的防御。

  (刘虞)

  而日后被公孙瓒所杀害的刘虞,就是此时到达幽州的。刘虞是东汉所有的宗室中,属于汉光武帝直系当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陈王刘宠(被袁术派人刺杀),一个是日后的曹魏谋臣刘晔。除了正宗的宗室宗亲身份外,刘虞的声望也很高,特别是之前担任幽州刺史时,能威服边关的各族胡人。所以,朝廷再度派刘虞来幽州叛,就是希望不用动干戈,而平叛乱。这一步,显然是起效果了,丘力居等人十分高兴,立刻退兵并派使者来向刘虞报告,张纯后来也被门客杀害。不过,这让守边无方的公孙瓒十分嫉妒,也为公孙瓒和刘虞这位顶头上司不和埋下了种子。

  后来,公孙瓒加入和支持袁术的阵营,和袁绍产生了摩擦,并打出为弟弟报仇的口号,进攻袁绍。但是,公孙瓒击破了青州黄巾军后,更是骄傲自满,所以骄兵必败,公孙瓒败在了袁绍的部将鞠义的手上。虽然打败了,但是公孙瓒的实力还在,让他众叛亲离的,就是杀害刘虞的事件。前文说了,刘虞无论是在东汉内部还是边关羌胡的威望很高,公孙瓒虽然是假手使者杀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刘虞的儿子刘和,还有拥护者,立刻招募了羌胡万人左右的兵马,再加上袁绍大军的夹击,公孙瓒最后在易京兵败而亡。

  所以,公孙瓒和刘虞的恩怨,是造成公孙瓒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首先,公孙瓒是站错了队。他在袁绍和袁术争霸中,选择了袁术,结果袁术称帝,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而刘虞和袁绍的关系亲密,袁绍甚至一度要拥护刘虞为帝,不过因为袁术不同意,刘虞也拒绝了作罢。第二,公孙瓒没有政治头脑,刘虞在幽州有声望,有资历,虽然军事是比不上公孙瓒,但是刘虞代表的是政治,公孙瓒不会利用反而闹矛盾,不利发展。第三,公孙瓒攻破了刘虞,又假借使者之手,杀了刘虞,更是失去人心。别忘了刘虞不但是宗室,职务上还是顶头上司,那就怪不得赵云也离开公孙瓒的阵营了。第四,公孙瓒阵营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更是缺乏一个好的谋士。

  公元199年,曾屡破胡虏,威震塞外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在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引火,一代枭雄就此惨淡收场。话说公孙瓒曾凭借自己的实力,一度成为汉末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为何没能继续走下去,而是落得如此结局呢?四个字概括那便是——咎由自取!

  白马将军,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名号!话说公孙瓒因何被称为白马将军呢?不得不说,公孙瓒在汉末群雄中,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地位卑贱,仕途并不顺畅,后因相貌英俊且有才能,得到涿郡太守赏识,逐步做到了中郎将,对待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公孙瓒态度强硬,多次与外族交战,因其作战勇猛,胡人不敢南下,公孙瓒也成为了当时威震边疆的悍将。因公孙瓒喜欢骑白马,外出征战身边常有数十个善于骑射的骑士相随左右(史称“白马义从”),故有“白马将军”之名。

  不过这位“白马将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想必许多朋友看到这个成语都会想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国相范睢,不过我到觉得范睢是个有真性情的人,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恩怨分明,到不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睚眦必报”,倒是公孙瓒这个人,那绝对是个真正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南朝史学家范晔曾对公孙瓒作出这样的评价: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可不可信呢?往下看便知。

  刘虞是谁?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的直系子孙,堪称汉末声望最高的汉室宗亲,为什么刘虞声望如此之高呢?一是在其担任幽州刺史时,不起兵戈就威服了边关各族胡人。其二则是刘虞确实是个老好人,刘虞以简朴著称,为政宽仁,爱民如子,深得人心。当时的公孙瓒本是刘虞的属下,但由于公孙瓒主管军事,又长期活跃在幽州地区,对刚上任的这位新领导并不放在眼里,经常是我行我素,公孙瓒因多次击败胡人,自恃功高,多次放纵自己的部队掠夺百姓,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因此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后来公孙瓒因支持袁术而与袁绍交恶,两人为争夺冀州而打得不可开交,而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时起兵戈,对百姓的危害很大,便采取措施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对此公孙瓒是非常愤怒,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终于将刘虞给激怒了,后刘虞亲率大军征讨公孙瓒,但因手下出卖,且刘虞一介文官,缺乏征战经验,后被公孙瓒击败,而公孙瓒对这位上司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将刘虞全家诛杀。杀死刘虞后,公孙瓒虽得到了整个幽州,但也彻底的失去了北方人心。刘虞死后,北方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公孙瓒看似一跃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军阀,殊不知已是“黄花落叶”!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兴兵攻打公孙瓒。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公孙瓒当初能发迹,是因为亲近士族,后来败了,是因为跟士族闹掰了。

  在东汉末年的社会里面,士族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亲近士族的人才有可能获胜,袁绍就是亲士族的,曹操虽然不及袁绍但总体上还是亲士族的,公孙瓒一开始也是亲士族的,首先他陪同太守流放日南,符合儒学价值观,其次他是士族名儒卢植的学生,等于是向士族靠拢,因为这两者给他带来的好名声,他在幽州豪族中脱颖而出,加上自己本身的战斗技能,公孙瓒很快就得到升迁,成为幽州一霸,一度把手伸进冀州、青州、徐州、并州。

  但割据幽州之后,公孙瓒杀害了深受爱戴的宗室士族刘虞,导致后方不稳,与袁绍的作战每况愈下,只能退回幽州。他因此对士族产生了愤恨心里,有意不予使用,而使用一些寒门,当然也就得不到士族的助力,最后就一溃千里,全家烧死在易京楼上了。

  作为比方最强的诸侯,最终因个人原因,高开低走,身死家灭。

  正所谓“骄兵必败”,很多雄主均难逃这样的命运,袁绍、曹操、刘备、公孙瓒。

  公孙瓒的实力起初并不弱,最巅峰时期,势力遍及幽、并、青、冀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更有强悍的白马义从。

  原本能一统北方的他,最终高开低走,被袁绍击败。

  界桥之战中,由于他的自负,白马义从全军覆灭。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相互攻伐,互有胜负,但由于公孙瓒倒行逆施,能人志士皆离他而去。

  易京之战,公孙瓒只守不攻,妄想凭借易京要塞的坚固,数十万吨的粮草,坚守此处待天下大变。没想到,袁绍最终攻破易京,公孙瓒身死家灭。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坐拥冀、青、并、幽,实力大增,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开始南下,最终难逃“骄兵必败”的运命,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

  公孙瓒是三国时期最早崛起的军阀之一,几乎与袁绍是同一时期。而袁绍在任职渤海郡守期间实力还不如公孙瓒,那么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呢?

  公孙瓒是辽西人,少时勇武,曾任辽东属国长史。在任职期间率数十骑骑兵击溃了鲜卑数百名骑兵,由是闻名于北方少数民族之中。后升迁为涿县县令,当时正逢西凉马腾、韩遂兵起,朝廷在幽州募集三千精锐骑兵交由公孙瓒统领。还没等出发,河北黄巾军张纯起兵,公孙瓒于是就地平叛,讨伐张纯。

  张纯引诱乌丸丘力居一起叛乱,公孙瓒在讨伐张纯和丘力居过程中逐渐升官,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公孙瓒虽骁勇,但不懂计谋,因此与丘力居相互厮杀五、六年,丘力居屡次侵犯青、徐、幽、冀,四州,公孙瓒都不能抵御,由此可见,公孙瓒实力很一般。

  朝廷忧虑于北部四州屡遭祸乱而不能止,于是派皇室宗亲刘虞前去镇守。而刘虞采取了和公孙瓒完全相反的方法,招安抚慰。刘虞对内抚恤难民,对外招抚叛军。刘虞派人通知丘力居,对他晓之以厉害,让他将张纯的首级送来表功。

  丘力居见刘虞采取怀柔政策,于是决定归附,遂引去,不再犯边。而刘虞也信守承诺,罢兵言和。为了限制公孙瓒肆意妄为,让公孙瓒留一万名骑兵屯右北平,从此祸乱渐止。张纯后被鲜卑人所杀,首级送往刘虞处。

  此时的公孙瓒在地位上不能和刘虞相提并论,刘虞为幽州牧,执掌一方大权,而公孙瓒要受其指挥。但是公孙瓒对刘虞很不服气,于是开始找机会报复刘虞,机会终于被公孙瓒找到了。什么机会呢?

  当时皇帝暗弱,被强臣董卓所挟持。因此,袁绍欲扶植新的皇帝来对抗董卓,他看中了威望既高实力又强的刘虞,但是刘虞不配合。

  刘虞认为自己为汉臣,且为皇室宗亲,不能做有违大义之事。于是刘虞表示,如果袁绍强为人难,那么自己就逃亡匈奴以明志。袁绍看到不能实行,于是放弃。但是公孙瓒不这么想,公孙瓒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刘虞本不想主动攻击公孙瓒,因为两人为合作关系,但是公孙瓒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刘虞不得不去起兵限制他。怎么回事呢?

  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想要东归。当时刘虞之子刘和为侍中,于是汉献帝派刘和潜逃回去联合自己的父亲刘虞来拯救自己。刘和走到袁术的辖区南阳郡被袁术所截,袁术让刘和给刘虞写信,带兵前来。刘虞得到书信想要遣兵,但是公孙瓒不让。后公孙瓒怕袁术怪罪,于是派了自己的弟弟公孙越领兵前去见袁术,并且暗地交代,让袁术扣留刘和,夺了刘和的兵马。刘虞怪罪公孙瓒擅自从事,于是两人开始有了矛盾。

  后袁术和袁绍因为阳城发生争端,袁术派公孙越和孙坚攻击袁绍的大将周昂,在乱战中公孙越战死。公孙瓒知道弟弟死亡后将怒气撒到袁绍头上,于是率军讨伐袁绍。这时公孙瓒才开始实力渐增,那么公孙瓒强到什么程度呢?公孙瓒攻击袁绍,袁绍败退,公孙瓒遂占据三州之地。

  当时青州、冀州、兖州皆被公孙瓒所攻破占领,公孙瓒一时之间成为河北最强的军阀。刘虞怕公孙瓒坐大,于是率兵攻击公孙瓒,但是实力不济,被公孙瓒所擒。公孙瓒早就想杀刘虞,于是便以刘虞曾经想擅自称帝的名义而将他斩首。随后公孙瓒胁迫朝廷使者,自称幽州牧,这时公孙瓒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实力一骑绝尘。那么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发展起来呢?

  公孙瓒实力大增后开始自大,他没有选择广招贤士,蓄养兵力,开疆拓土,而是变得故步自封。公孙瓒所信任的都是哪些人呢?他与算命先生刘纬台,丝绸商人李移子,富商乐何当结拜为兄弟,还美其名曰这些人都是灌婴、曲周之才,到头来这些人没有人能在他为难之时帮助他。

  公孙瓒杀害刘虞也是个大失误,刘虞死后,刘虞的手下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率领州郡的兵为刘虞报仇,他们推举阎柔为乌丸大司马,领兵攻击公孙瓒,大破公孙瓒手下渔阳太守邹丹。袁绍和刘虞之子刘和合兵,共同讨伐公孙瓒。公孙瓒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公孙瓒为了抵挡进攻,他将部众分成数十部,每一部守一座城池,内竖高楼数十座。这些城池相互连接,用公孙瓒的话说叫:百楼不攻。公孙瓒这些计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袁绍攻击公孙瓒数年,也没有将公孙瓒彻底击败。

  公孙瓒想的非常美,他认为自己在此地坚守,时间一长形势会有所变化,到时再相机而动。可惜袁绍没有给他机会。

  公孙瓒近似于坐以待毙的办法给了袁绍机会,袁绍不断蚕食公孙瓒的防区,而后期公孙瓒又舍不得去救援陷于围攻的部众,于是渐渐的只剩下公孙渊周围的高楼和城池。

  后袁绍令士兵挖地道进入公孙瓒所居住的楼下,然后用木头支撑楼基,最后纵火烧毁木柱,高楼随之倒塌。公孙渊眼看必败,于是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了,一代枭雄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公孙瓒从一开始便没有大的志向,他曾经拥有广阔的领土,兼领冀州、幽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实力不可谓为不厚。但是公孙瓒没有广招谋士,吸引猛将。而是偏信庸人,故步自封。终于在杀死刘虞后,遭到袁绍、刘和、阎柔的集体攻击。而公孙瓒领兵作战能力有限,手下又皆是庸碌之辈,最后虽然坚守了几年,终归还是败了。败的不冤,胸无大志,焉能不败?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公孙瓒在三国演义里戏份不太多,但在真正历史上,他曾是盘踞北方的最强诸侯之一。公孙瓒占据幽州一部,手中有十多万大军,包括当时最精锐的骑兵之一幽州骑兵。在三国初期,他的实力明显高于曹操、刘备和孙坚。

  但公孙瓒之所以会败亡,主是因为内外交困,对内没有得到士族豪强的支持,对外和刘虞、少数民族、袁绍为敌,多线作战,腹背受敌。

  详细解释一下,具体原因有四点:

  公孙瓒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可谓是仇深似海,他就是踩着少数民族发迹的。东汉末年东北边境上,公孙瓒从小小的辽东属国长吏做起,多次打败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凭军功一路晋升,被朝廷封了县侯,蓟侯(后改为易侯),最后成长为盘踞北方的最强诸侯之一。

  后来幽州牧刘虞,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很受少数民族欢迎。公孙瓒却想尽办法破坏,暗地里劫杀少数民族的使者,抢劫刘虞送给少数民族的物资等。这样一来,双方仇怨更深。

  其实,公孙瓒应该借着怀柔政策,跟少数民族缓和关系,为逐鹿天下减轻压力。这一点他就不如袁绍,袁绍起兵时,就定下了“兼戎狄之众,向南以争天下”的策略。

  2.与刘虞的敌对关系。

  在公孙瓒眼中,顶头上司刘虞是威胁最大的主要敌人。原因有两个。第一,刘虞的怀柔政策损害了公孙瓒的利益。公孙瓒是武将,不打仗就没有军功,就不能晋升,就没有存在感。第二,公孙瓒认为,刘虞要抢他的地盘。所以,公孙瓒想尽办法损坏刘虞的威严,破坏刘虞的怀柔政策。

  可事实上,刘虞以仁德著称,也没太大的政治野心。他来幽州,就没想过跟公孙瓒抢地盘。刘虞只想完成朝廷安排的任务,保民安边,造福一方。

  其实,公孙瓒应该跟刘虞搞好关系,营造稳定的大后方,把目光往外看,稳扎稳打,向外扩张。《后汉书》就说过,要是刘虞公孙瓒同心协力,修城聚粮,积蓄力量,依托燕、蓟富饶之地,建功立业不是问题。

  公孙瓒和袁绍结仇,起因是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在与袁绍打仗时阵亡了。

  说起来,袁绍也挺冤的,他跟自家兄弟袁术抢地盘,本来没公孙瓒什么事。公孙瓒因为其他事,借兵给了袁术,公孙越替袁术上战场,中流箭而死。袁绍自认倒霉,让公孙范(公孙瓒的堂弟)当了勃海太守,跟公孙瓒求和。

  可公孙瓒不依不挠,这才有了界桥大战。在已有两个敌人的情况下,公孙瓒又自己添了第三个敌人袁绍。

  事实上,公孙越之死,公孙瓒也应负一定的责任。战场上刀枪无眼,怕死就不该派公孙越上战场。此时,公孙瓒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接过袁绍的橄榄枝,跟袁绍强强联合,避免三线作战才对。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公孙瓒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与世族豪强关系恶劣,导致根基不稳,丧失了幽州的统治基础。

  公孙瓒由于出身问题,本能地排斥士族豪强。史料记载说,公孙瓒对有学识的豪族弟子抱有成见,得势后,就打压、甚至杀害他们,而他重用的都是商贩走卒酷吏等,各类不入流的人群。

  可在东汉时期,士族豪强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占据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导权。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诸侯们才能在地方上过好日子。公孙瓒如此不友好,士族豪强只得去支持其他势力,比如依附到刘虞门下。

  后来,公孙瓒杀死了刘虞,彻底激化了矛盾。刘虞旧部,豪族出生的鲜于辅,联合了少数民族和袁绍,出动了十多万的大军,共同攻击公孙瓒。公孙瓒三线作战,一败再败,只得退回易县固守。而后的防守更是愚不可及,居然死守高台等死。最后,袁绍大军挖地道,毁了公孙瓒居住的高台,公孙瓒没辙了,杀光了老婆孩子后,跟着自杀了。

  总之,公孙瓒的失败,主要是内忧外患,对外到处树敌,三线作战;对内没有统治基础,丧失民心。

  (我是卡卡读三国,深度解读三国时代的历史,欢迎关注)

  幽州苦寒之地,发展能力有限,前有强大袁绍后有公孙度。公孙瓒自大,葬送好局面

  很简单,被袁绍打了呗

  被袁绍打了之后,再没有发展壮大。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