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像西方一样通过航海发展殖民地?

2023-04-25 15:28:32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回答·阅读

  当年郑和下西洋,即使明朝的国力之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时起,我们中国与西方世界同样是航海大国,而我们中国的出海,却是友好的交往,而西方初始航海做的却是海盗般的行径,那就是殖民他人。

  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植民,那是他能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当他们的经济进入了工业化的时候,他们一方面商品过剩,一方面急需物质的来源,原材料的来源和商品的倾销地。

  那么什么是殖民地呢?

  还在殖民地出现之前,首先出现了一个殖民者,这些殖民者大都来自欧洲的发达国家,早在15世纪初,在欧洲的一些航海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始在海外寻找他们,他们用枪炮征服了那里的居民,掠夺那里的资源,甚至用绑架的方式把那里的居民,像牲口一样贩卖,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被殖民者践踏的地方就是殖民地。

  而同样也是在15世纪初,大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派郑和航海远洋到南洋和非洲地区,而中国人的航海,并非去发现和占领海外领地,去奴役那里的人民,而是去经商互通有无,与那里的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中国人的善意之举,深受当地人的欢迎,这就是中国人的善良仁义之本。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我们中国的百姓开始移居东南亚一些地区,你那里的原著居民和睦相处,在那里繁衍生息,把我国一些农业手工业的先进技术传授给他们,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应有的财富,这就是我们中国,早期互惠互利的国际关系政策。

  而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像西方那样,一去到那里殖民呢?掠夺那里的资源呢?

  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人义道德之心,广交皆友之本。

  勤劳善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从建立封建社会制度受各种思想文化影响,到秦始皇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儒家中心思想:礼,义,仁,智,信又把仁做为核心,古代帝王一直遵循就是这个思想。

  《司马法》上说:“国家即使再大,爱好战争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易经》说:“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要去掉武器,但是不能忘记防备。”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道经》

  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这是时代的倒影。

  回到正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⒈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⒉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⒊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⒋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的出使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明成祖为何要发动此种行动,以后又为何突然结束?是否诚如柯翰所云:“明朝的远征,根据陆上扩张的中国传统来说,一开始就是一种反常现象,其开端比结局更不可思议。” 据明史,成祖的动机为“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假使真是如此,则未免小题大做。所以,照理说应有更深入的战略考虑,否则似不必如此劳师动众。

  郑和下西洋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带着善意的,所以就没想殖民这一说了。

  ·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问郑和为什么没有开拓殖民地,就好像问你的父亲当年为什么没有多买几套房现在成为亿万富翁一样。

  拿着今天的标准衡量古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历史虚无主义,更是没事找事的扯淡!只要郑和脑袋没坑,就一定不会去发展殖民地去。

  为什么这么说,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殖民地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殖民地自古就有,指的是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在古代西欧,希腊就曾才地中海沿岸开拓大量殖民地。但今天的殖民地特指资本主义时代,主动在海外开拓的为宗主国提供资源和市场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

  因为本国的资源和市场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要对外开拓。可以说:

  殖民地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密切关联。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来吗,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所谓的萌芽也只是看到一丝亮光而已。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以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组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封建帝国。

  因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些从事小农经济的底层民众习惯了安土重迁,根本就没有动力离开自己的土地,到海外开拓殖民地的欲望。

  难不成,你要去鸟不拉屎的大洋彼岸种粮食,然后费尽心思把粮食运回本国,郑和是疯了吗?

  因为小农经济时代没有向外开拓的愿望,所以郑和不可能在海外开拓殖民地。

  2、我国历来没有主动向外开拓的传统

  我国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断裂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形式。

  相比于周边的文明,我国的文明程度要遥遥领先。这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领先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封建王朝向外开拓殖民地,就意味着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去贫困地区跟当地人抢饭吃。今天的很多人,尚且不愿意离开东部到中西部发展,在辉煌的古代,又怎能去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开拓殖民地呢?

  郑和,是去贸易的,不是去扶贫的!

  既然我国没有向外开拓的传统,为何我国的版图逐渐扩大呢?这是因为我国不断遭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前面说过,小农经济时代,我国没有对外开拓的欲望。但是周边的游牧民族有抢劫中原的欲望,在他们疯狂的抢劫下,中原王朝不再忍气吞声,被迫发起大规模反击作战,击败游牧民族,将其土地纳入版图中。

  汉朝开拓西域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

  而除了被动反击,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也有成功击败中原王朝的案例。但是因为其文明程度落后,击败中原王朝后又不得不使用先进的中原文化,比如元朝、清朝,这使得我国版图再度扩张。

  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并未收到海上的威胁,所以郑和没有理由占据这里。旧港宣慰司也只是明朝在海上通道的一个据点而已,和殖民地还不是一回事!

  3、郑和有更重要的使命

  郑和舰队很强,但很强的不一定都是军队!

  什么意思呢?郑和率领的不仅仅是一个和外夷贸易的商船队,更重要的是,郑和需要保证自身安全,清除沿海的强盗等维持航路畅通,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庞大的军容展示给外夷,使其真正臣服于强盛的大明!

  说白了,这是个大明王朝的面子工程。

  所以像抢夺人家的土地,和外夷斤斤计较的行为,明朝是看不起的,更是不会去做的!毕竟老虎不会和兔子去抢胡萝卜。

  一直以来,我国封建王朝都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开展对外交流。因为国土广袤,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封建帝王不再满足于向外要土地要人口,而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目标,比如万国来朝。这种思想最早从齐桓公时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再说了,此时的殖民地,除了能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负担,还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呢?

  这一点,朱棣拎得清!

  最后,郑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寻找建文帝,毫无疑问,这比开拓几块破地更有吸引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了87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航线早了93年;比麦哲伦从美洲到亚洲的航行早了116年。是世界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大规模船队的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有两个目的:

  1、寻找废帝朱允炆。

  2、彰显国威,让四夷来贺。

  大明朝的海上远航,目的和之后欧洲的大航海目的完全不同,也可以说意识上并无掠夺财富和建立殖民地的想法。

  明成祖朱棣的旨意有两重深意:因怀疑惠帝朱允炆没死,已经逃亡海外,所以命郑和远行海外,寻找废帝,以绝后患。

  同时“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扩大明朝在海外各国的政治影响力,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大。

  郑和的船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编队,由200余艘大小不一、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人员包括:船员和其他辅助人员,以及随船出征的万余精锐战士,规模之宏大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纪录。

  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最远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在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宴请各国使者,宴会上响起了这样得意洋洋的颂歌,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西洋的两个目的,已经完成了一个,“四夷来贺”的结果,使得明廷上下欢欣鼓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废帝朱允炆的初衷,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当时的中国,按照航海实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发现新大陆的应该是中国,而不应该是之后的欧洲人,这是后世东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想法。

  西方的大航海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的同时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海外殖民,掠夺巨大的财富,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战乱和奴役。

  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征服和占领一寸海外殖民地,也没有依靠武力掠夺别国的财富,相反明朝给予了各国大量的馈赠。这种做法,是之后的殖民统治者所不能理解的。

  当中国实力和技术领先世界且拥有一支无敌的强大舰队时,它勇敢地走出了迈向海洋的第一步,有机会先于欧洲列强成为世界最早的殖民强国,可惜中国没有意识到此机遇多么难得轻易地放弃了,这值得当今每一个中国人思考。

  ·

  郑和不过是下西洋活动的执行者,所以通过考察他的想法来推测这场航海活动的动机是没什么用的,真正要好好琢磨的是他背后的那位决策者——明成祖朱棣。

  朱棣为什么要派遣船队下西洋?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史学界多年,大家基本也只能给出一些推测,而透过这些动机的推测,我们也能大体了解郑和船队如此厉害却最终未能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原因了。

  首先,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是,朱棣是派遣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据称当时朱棣攻破南京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建文帝的尸体,于是便怀疑他经由密道逃脱,遂派遣郑和以出使西洋的名义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以避免他在海外继续谋求东山再起。

  当然这种说法传奇色彩比较强,多数人对此都是一笑了之,也有人对此半信半疑。如果这种推测为真的话,那么郑和船队就真的没必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了,毕竟老板给他的任务就是寻找建文帝。

  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朱棣是为了通过下西洋的活动去消除蒙古帝国对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重塑中华帝国以及他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宗主国和正统性地位。

  为实现这一目的,朱棣采取的手段是:派遣船队出使西洋,给予他国对华贸易的特权,接着便以丝绸、瓷器等珍宝换取他国物资,以此来利诱他国向明朝纳贡称臣。如果他国拒绝纳贡称臣,甚至阴谋攻击船队和使者,船队便会毫不留情地对之进行打击,以此来威逼他国向明朝纳贡称臣。

  而西方之所以会发展殖民地,是为了要重新连接起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中断了的东西方贸易,以便满足当时西欧各国宫廷对黄金、香料等财富的需要。所以,对于朱棣来说,只要海外诸国同意对明朝称臣,并认可了明朝的宗主国和正统性地位就够了,他本人没有必要通过掠夺他国财富和土地去满足宫廷奢华生活,更无需刻意去发展对外贸易,所以他也没有对外扩张并建立殖民地的欲望。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像西方一样通过航海发展殖民地?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像西方一样通过航海发展殖民地?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进口五金哪里进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