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宝船究竟有多大?

2022-11-21 15:07:49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宝船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航空母舰。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以次遍历诸番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据此,以明尺为0.317米,则最大的郑和宝船的长与宽约为140米和57米。

  《郑和家谱·下西洋船舶》:“拨舡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

  明罗懋登《西洋通俗演义》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较详细的叙述,郑和船只,最大的一号船,上有九桅杆,名为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共36号:二号船立八道桅杆,名为马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共700号;三号上立七桅杆,船名为粮船,,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共240号;四号船上立六桅杆,名为坐船,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共300号,五号船上立五桅杆,名为战船,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六尺,共180号。

  伊本·白图泰所著的《游记》有记载对宋元时代来往印度洋的中国海船的描述:“大者张12帆,载1000人,其中六百名水手,400名士兵弓箭手等。大船用20至30摇橹,每橹15至30人摇,单是操作摇橹,需要300至900人。”

  2010年,由中国南京郑和宝船厂所制造的一艘可进行远洋航行的仿明代郑和宝船的宝船主体,经已完成三分一;该船长逾71米,排水量达一千六百吨,自上而下共五层。宝船以中国的传统工艺方式建造,预料于2011年完成船体的安装。

  简而言之,宝船最大至少可以为60到75米,这在古代已经相当惊人了。

  有些人质疑这么大的船,其实航行性能并不好,也不适合远洋长期航行。

  但大家要知道,郑和船队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开辟旧有的航行路线,而不适用于探险或者商业贸易。

  所以,宝船可以建造的非常巨大,以张杨大明国威。至于航行性能以及做生意的性价比,不在考虑之列。

  造这么大的船,修这么大的船,是要船坞的,先考古找到能装下宝船尺寸的古船坞遗址一切问题都解决!在考古中,六百来年并不算长,巨大的船坞不可能湮灭无迹可寻,比口水墨水更有说服力!

  这就从已知的郑和的船来分析下:

  郑和船队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

  那到底是有多大呢?比较一下

  “杭州”号,为俄制现代级驱逐舰。1988年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9年12月试航,2000年初远涉重洋回国。途中于2月11号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

  郑和宝船:长148米,宽60米

  杭州号参数:舰长:156.37米,舰宽: 17.19米,吃水: 7.85米

  两者长度相差不多,但是郑和宝船大约宽3倍多于杭州号,可见郑和宝船的大了吧!

  郑和宝船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郑和宝船是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主力舰。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将士二万余名,最大的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有三种定稿本,分别是《说集本》,《淡生堂本》和《三宝征夷集本》。明抄本《说集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瀛涯胜览》明抄本《淡生堂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瀛涯胜览》明抄本《三宝征夷集本》:“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判定,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宝船共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海船采用全木结构,具有精巧的设计和精密的结构。

  历经28年,郑和船队到达亚、非30余国,跋涉10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郑和船队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

  “杭州”号,为俄制现代级驱逐舰。1988年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9年12月试航,2000年初远涉重洋回国。途中于2月11号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

  郑和宝船:长148米,宽60米

  杭州号参数:舰长:156.37米,舰宽:17.19米,吃水:7.85米

  两者长度相差不多,但是郑和宝船大约宽3倍多于杭州号,可见郑和宝船是多么雄壮!!!

  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他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至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访问亚非各国,船队中的大海船称作宝船,是船队的主体。郑和下西洋时,使团领导成员所乘坐的,以及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和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都装在这种船上。宝船究竟有多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至今还是一个谜。

  根据《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马欢《瀛涯胜览》、顾起元《客座赘语》、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古籍记载:“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有人根据明代工部尺1尺相当于0.311米,明代造船习惯用淮尺,而1淮尺合现在0.342米。因此大型宝船长度约合151.8米,宽61.6米。这么大的船体,堪称“体势巍然,巨无与敌”。

  从事造船史研究的专家,从船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宝船”排水量约3万吨,比我国现代的万吨轮还要大,在古代要造这样大的船,是难以置信的。他们曾对我国各地的木帆船进行广泛调查,考察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及长江各口岸的许多木帆船。调查了不少造船厂,访问了许多熟悉木帆船制作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认为要造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根据木帆船厂老工人估计,郑和宝船长60米左右,宽11米左右,排水量1000吨左右,是较为切合实际的。

  所以综上所述,明代的宝船就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也是挺伟大的存在,我们也要为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伟大的时代而骄傲!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最大的宝船(5000料)长度在60~70米, 排水量2000吨左右。舰队主力是1500料到2000料之间,长度30到50米,排水量700到1000吨左右,这已经是当时不计成本的成果了。

  源自《明史?郑和传》中下面这段记载了:“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赉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

  《明史》的这段记载,明确提出:永乐三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中即包括“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大号宝船62艘。郑和率领着这支总排水量100多万吨(大号宝船的复原排水量问题,下面再细细道来),规模比当今的中国海军还大的舰队(当今世界大概只有美利坚海军的排水量能超过这支舰队了),先从苏州刘家河(今浏河口)抵达福建,等待季风到来后,再从五虎门(闽江入海口处)扬帆启航,下西洋去了。

  当然,通常我们都说“孤证不立”,只有这一条史料记载,那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于是,学者们又找到了以下几条史料: 马欢《瀛涯胜览》:“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注意,这里又出现了长37丈宽15丈的“中号宝船”)。”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宝船三十六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战船一百八十号,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坐船三百号,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马船七百号,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粮船二百四十号,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共计一千四百五十六号。”

  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谈迁《国榷》》:“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后来,又有学者发现明代皇甫录所著《皇明纪略》中有如下描述:“永乐五年命太监郑和使古里国,……二十三年八月诏停止,和与王景弘之,二率官兵万七千六百有奇,船三十号,大者长四十五丈。”数量和前面大多数史料搭不上,长度差不多,宽度未描述,综合来看,也能看做一条有用的史料。

  简单分析一下上面的几条史料,谁可信度最高? 还用问么?当然是马欢的《瀛涯胜览》了。因为马欢是郑和船队的翻译官,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亲历者。理论上说,他的记载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很高。

  说实在的,这条证据是“小船派”难以反驳的。 但是很不幸,2005年有人证明:《瀛涯胜览》中的这段记载,很可能并非出自马欢亲笔,而是后人加进去的。

  明代开国几十年后,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明成祖也想利用对外活动,展示自己的实力,并建立自己的声望。

  因此,远航活动就势在必行了。要航海就要有能经受大风大浪的海船,明代能造出巨型海船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郑和七次下西洋都使用了巨型海船,并顺利出访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

  不过据史书描述,郑和用的船却不是一般的大,而是惊人的大,明代真的能造出这样的船吗?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5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37丈,宽15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28丈,宽12丈。第四种叫“坐船”,长24丈,宽9丈4尺。第五种叫“战船”,长18丈,宽6丈8尺。

  人们从这些原始记载里了解宝船的概貌,可是疑问也就从此产生了。船到底有多大?这是难解之谜。有的研究者把马欢记述的宝船尺度换算成现代公制,因明代的1尺相当于今天的31厘米,故宝船竟长达138米、宽为56米,这种巨型的木帆船,其排水量估计在3万吨左右,比现代国产万吨货轮还要大得多!宝船规模如此之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这样在研究中便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此大的“宝船”在明代可能出现吗?

  第一种观点,有人相信史籍中关于宝船尺度的记载,他们认为,从历史渊源、明代生产技术水平、中国以及世界造船能力来看,出现郑和宝船那样的奇迹,并不是不可能的。汉朝时,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大国。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了波斯湾。中国是有航海传统的国家,郑和下西洋,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它是在我们前面航海传统上的延续。

  郑和下西洋也需要造那么大的船,一是装载官军及应用物资的需要;二是装载赏赐品和贸易物资的需要;三是“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需要。由此可见,不单是远洋航行的需要,特别是明朝政治上的耀兵、经济上示富的需要,促使郑和下西洋建造起这么大的船舶来。

  郑和宝船与当时的其他船舶和现代船舶相比较,是很宽的。宽的船体对航行速度不利,为什么用于远洋的郑和宝船却如此之宽呢?原来,当时船舶均由木材建造,作为远洋航行的船只,就需要随带大量的人员和食品以及应付各种需要的财物,也就是说需要大的载重量和众多的舱室,而要增大载重量和舱室,就需要增加船长和船宽。

  第二种观点,认为《明史》没错,船的大小却不同。他们说《明史》记载宝船尺度是可信的,只是其使用的尺度不一样。其使用的度量尺度与明代通用的尺度不同,明代通用尺寸1尺相当于现在的31厘米,而量古船的尺度为更古老的“七寸”尺,这种尺在上古是通行的,相当于20多厘米。不过即使这样,古船也是大得惊人,充分说明我国造船业的先进。

  第三种观点,认为不会有那么大的船。他们认为,如果按照《明史》对古船的描述,古船大到超越现代万吨巨轮的程度,这显然不可能,因此,只能是史籍中的记载发生了错误。真正的史书已经被毁,《明史》本身的真实性受到怀疑,而且古人也一直有夸大的传统。

  他们引用了南京静海寺出土的郑和下西洋残碑,碑文里说郑和船队为2000料或1500料的海船,据此推算,这种船只能是十几丈长宽而已。因此,郑和下西洋所乘宝船的尺寸,颇有可能是:长18丈,宽4.4丈,在明代有可能出现这样大小的船,但也不可能造得太多。

  明代能否造出这么大的海船还有待考证,但我国当时的造船、航海技术是一流的,这一点却是不容怀疑的。

  

明代宝船究竟有多大?

  

明代宝船究竟有多大?

  

明代宝船究竟有多大?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