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二战 梗

2024-03-24 09:25:31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回答·阅读·

  老萨谈舌尖上的抗战--拯救了二战的美国午餐肉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平时整天瞎忙,很少去逛超市。今天带着小朋友去超市购物,无意中发现有梅林午餐肉罐头卖。当时很激动,买了一罐回去。记得老萨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有远客来家里的时候,才会放上一盘梅林午餐肉,绝对是珍惜的食物了。那时候觉得午餐肉非常好吃,恨不得天天都吃一罐。但这次买的梅林午餐肉,却让萨沙极为失望。味道和小时候差不多,吃起来已经根本谈不上美味了,而类似于廉价的火腿肠,吃不出肉味。废话少说,来谈谈二战时期的午餐肉,以及同中国抗战的关系。

  新概念食品午餐肉

  午餐肉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罐装压缩肉糜。所谓肉糜,就是被打碎的肉,混合淀粉、食盐、香辛料、亚硝酸钠和少量的水。

  午餐肉罐头和传统的猪肉火腿罐头,是有很大不同的。最直接不同就是,猪肉火腿罐头是成块的猪肉,添加的东西很少,吃上去基本还是猪肉的味道。但午餐肉罐头则是肉糜,肉只占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淀粉,吃起来是淀粉的味道。

  美国历史上,压根没有午餐肉的概念。

  美国人的饮食,以偏重肉类为主,强调肉类的纯粹和新鲜。介绍美国饮食的书中写道:美国饮食的特色是“粗狂实在”,食用新鲜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剂,调味剂,食 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调的过程不拖泥带水,无论是烤、煎、炸都没有很复杂的做工,也不讲究细火慢炖,没有太多的花俏装饰。只要放在盘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 里,痛痛快快、实实在在地吃个饱。美国食物的主要结构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状,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鸡、鱼,三是猪、羊、虾,四是面包、马铃薯、玉 米、蔬菜。

  对于美国人来说,吃饭就是扎扎实实的吃点肉,其他都是搭配。一块优质的猪扒牛扒羊扒鱼排,比什么都重要。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对于一个勤恳的美国工人或者农夫来说,每天都吃一顿肉并不算什么。美国人每周吃一块优质的牛排,也不算是什么奢侈了。

  遗憾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改变了一切。约四分之一的美国男性劳工失业,仅能依靠失业救济金维持全家最基本的生活开销。不失业的家庭中,收入也锐减了百分之四十。

  对于很多美国事业家庭来说,一块面包、一些廉价的蔬菜就是一顿美餐。而且这些面包往往买的是隔天,而不是当天烤的新鲜面包,这样可以偏一些。当时美国时代周刊上写到: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

  平时的日子可以将就着过,但到了圣诞节、复活节、家庭成员的生日怎么办?美国的主妇们彻底犯了愁。原本这些节日都必须庆祝,吃一些新鲜的肉类。可是,现在连面包都快要吃不上,哪里有钱去买肉呢?

  这种窘迫的悲剧,却让午餐肉脱颖而出。

  地处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荷美尔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LLC),创建于1891年。这家公司开始是专门经营猪肉销售的食品企业,出售整猪、火腿和香肠制品。公司规模中等,并不算什么一流企业。

  在20世纪初期,荷美尔食品公司在同美国肉类巨头的竞争中,逐步败下阵来。公司的董事们反复研究,认为几大巨头控制了美国传统的猪肉市场,荷美尔食品公司难以争取到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另外想办法。

  此时,正巧遇上了1929年美国大萧条。企业领袖精明的看到了商机,尤其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杰伊·荷美尔。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困境之下,传统的猪肉销售必然遭受极大打击,却是低端猪肉商品的好机会。

  猪的各部位价格不同,对于美国人来说,猪肩膀肉用处不大,一般以低廉价格销售。杰伊·荷美尔决定就用这种肉,制作成廉价的罐头销售。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罐头是大萧条时期的救世主,一定会畅销。谁知道,这种叫做荷美尔五香火腿的罐头投放的第一年,在市场上遭遇惨败。

  改变一个国家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极为困难的,美国人根本不接受这种怪模怪样的食物。

  老萨扯几句题外话。看过李安电影的人都知道一个菜:左公鸡!李安好几部电影里面都有这个菜,似乎是中餐顶尖菜肴的代表。左公鸡全名称为左宗棠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彭长贵,是一个著名的湘菜大师。有意思的事,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发展,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依靠的主菜就是左公鸡。这道菜在美国大受欢迎。一次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邀请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彭园用餐,基辛格甚为喜爱,后来经常前往。每次基辛格赴彭园,维安人员都基于安全考量将整家餐厅包下,结果形同彭园的免费广告。基辛格特别喜爱左宗棠鸡这道菜,加上ABC电视台报导此菜的特别节目,使此菜在美国声名大噪,ABC并在随后短短数天接到1500封来信索取食谱,各地中菜馆纷纷推出,成为美国人认知中最著名的中国菜之一。

  彭长贵的餐馆,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湘菜餐馆。有意思的事,在美国大获成功以后,彭长贵曾回到湘菜的老家长沙开设彭园餐厅。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餐饮界首屈一指的彭园餐厅,并不被真正的湖南人接受。以这道左公鸡为例,其实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将单纯的辣变为甜酸辣。湖南人对此极不适应,认为这不是湘菜,彭园餐厅在长沙惨淡经营1年就很快倒闭。

  道理就是这样,美国人也一样。

  况且,当时荷美尔五香火腿罐头价格虽便宜,因使用猪肉较多,罐头比较贵,失业家庭仍然承受不起。加上罐头没有太多防腐措施,肉的颜色灰暗,看起来像腐烂的肉,让人一看就毫无食欲,几乎上不了餐桌。

  最关键的是,自称为荷美尔五香火腿,其实里面压根就没有火腿。有些客户当作火腿肉买回去,一吃发现根本没有火腿的味道,下次就不会受骗了。

  第一年市场的惨败,迫使杰伊·荷美尔进行改变。

  杰伊·荷美尔认为首要的就是降低成本。

  猪肩膀肉虽便宜,制造罐头也需要购买很多设备和工人投入,这样一来,猪肉价格的优势就被冲抵了。

  考虑再三,显然只有一个办法解决。杰伊·荷美尔决定大量加入淀粉,猪肉仅仅占其中一小部分,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罐头成本。这样一来,罐头的热量很高,价格却为普通猪肉的三分之一,仅仅卖40美分。

  至于保质期短,肉的颜色难看,只能用一个办法解决,就是加入亚硝酸盐。这可以大大增加保质期,还可以让肉保持一种鲜肉的色泽。自然,亚硝酸盐有毒,控制在微量即可保证大体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下面还要考虑改名字。本来就不是火腿,不能随便谎称就是火腿肉。公司向社会征集方案,同时也是一种广告宣传。最终,还是一个小演员肯尼思·达格纽(荷美尔公司副总裁达格纽的哥哥)提出了一个好创意。

  他提出用‘猪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缩写SPAM作为新产品的商标,获得了荷美尔公司100美元的奖励。

  这种罐头也曾销售到中国,主要是为西餐的材料。当时中国人吃西餐基本都是午餐,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午餐肉。重新包装且廉价的午餐肉重新投入市场以后,逐步被美国人所接受。

  到了1940年,百分之七十的美国家庭曾经吃过午餐肉。

  这种肉最大特点就是便宜,远远低于鲜猪肉价格,还有猪肉的热量。很多美国失业家庭,就买这种标明为猪肉,其实是一种肉糜的廉价罐头回家。味道和真正的猪肉有差别,至少也是吃肉了。相比之前吃面包和廉价蔬菜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

  于是,午餐肉作为美国一种低档次的肉类代替物,开始流行起来。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和上流社会,也曾一度流行过午餐肉野餐,不过是偶尔尝个新鲜。这种罐头,基本还是在平民中流行。

  午餐肉终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商品!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午餐肉的销售量会剧减,甚至会逐步沦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梅林午餐肉说是最正宗的,其实淀粉含量也非常高。老萨买的梅林午餐肉罐头,打开可以看到基本就是肉糜!

  午餐肉罐头成为美军主力食品

  有意思的是,战争改变了一切。

  1937年,美国陆军认为全面的世界大战很有可能在几年内爆发,开始做军事上的备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的首要部门就是军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式,美国基本没有准备。他们的主要武器不全,到了法国才开始补充,装备了大量的法制武器,其中诸如绍沙轻机枪之类其烂无比。

  好在美国国力惊人,他们后来者居上,为美国大兵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军队给养。在供应正常的时候,美国大兵每天除了肉类、面粉和豆类之外,还有土豆、梅干、炼乳、黄油、糖果和4支香烟。从1918年8月11日上午8:15的记录可以看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日补给申请:125万个西红柿罐头、100万磅糖、75万个肉丁土豆罐头、60万个咸牛肉罐头和15万磅干豆。

  除了这些战地补给以外,士兵随身携带一份应急口粮,包括:1磅罐头肉、1磅面包干、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约1公斤重量。

  只是,这些都是补给线稳定的情况下,而战时很难保证这点。在很多时候,士兵们只能吃着五花八门的拼凑军用食品。战争刚刚爆发时,由于没有准备,美国陆军紧急将生产于50年前南北战争前生产的腌肉干,送到前线。

  美国水兵们对这种腌肉痛恨无比,认为他们是比德国鬼子更可怕的敌人。这种肉,在今天就是标准的僵尸肉。由于保存时间太长,腌肉坚硬无比,吃之前要用刀用力切成一片片,靠牙齿是不行的。

  美国水兵们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居然将腌肉干雕刻成军舰状,打磨光滑,然后涂上油漆,挂在舱内的梁上。这种艺术品让美国海军高层哭笑不得,也被媒体强烈抨击。

  同一个坑,不能连续跌倒两次。

  美国军需部认为,要保证士兵的正常热量消耗,每天应该在午餐和晚餐都吃肉类食物。

  不过,战场能否搞到鲜肉是没把握的,必须大力发展肉罐头作为军粮。

  当时美国军需部继续要一种廉价的罐头肉类,来装备美军部队。

  这种肉类第一需要有很高的热量,可以弥补士兵每天大量的身体消耗;

  第二,必须要廉价,以便大量购买;

  第三,就是需要一定的保质期,最少需要存在三年作用,还要易于携带。

  以上都是军用品的基本要求;放在最后一位的是,这种罐头吃起来至少不会让人作呕。

  对于这四点要求,最符合的显然不是美国现在流行的牛肉罐头,猪肉火腿罐头,羊肉罐头,鸭肉罐头,甚至火鸡肉罐头。

  相比这些价格较高的罐头,午餐肉罐头要便宜的太多。

  美国军需部毫不犹豫的将午餐肉选中,作为美军主力制式罐头。买一罐牛肉罐头的钱,可以买三四罐午餐肉罐头,傻瓜也会选择后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著名的K级口粮等战时口粮中有午餐肉罐头,但绝大部分午餐肉罐头是作为非紧急时候的补给,也就是B级口粮,而不是战斗补给的。

  美国的军粮主要是B级,C级,K级和D级口粮。D级口粮是巧克力,C级K级口粮都是以罐头为主,是前线作战时候士兵们自己携带的口粮,是所谓应急口粮。兄弟连中,101空降师的E连空降诺曼底时,每个人携带3天份量的K级口粮。

  这种都是冷食,可以直接冷着吃。自然,也可以给罐头加温食用。

  一般非战斗期间,部队不会吃这些口粮,而会集体供应热餐,也就是B级口粮。B级口粮一般是美军野战厨房,用鲜肉或者半成品罐头肉制作,然后送到部队里。

  美军作战的欧洲,北非等地,不是因为战争破坏,就是本来就很贫穷,搞到新鲜的肉类是很困难的。况且,美军在欧洲的数量巨大,仅仅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就超过百万,靠法国荷兰的小镇供应也是不现实的。

  即便能够买到,鲜肉难以长时间保存,必须立即食用,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后勤部门的压力。

  于是,鲜肉自然让位给午餐肉罐头。几乎所有的热餐里面,都有这种午餐肉罐头。

  在战争期间最高峰,荷美尔食品公司每周向军方交付1500万罐午餐肉。生产量巨大,公司24小时轮班,人休息机器不休息。而一墙之隔的屠宰场也一样忙碌,每天都要宰杀2万头肉猪,同时还需要向其他屠宰场购买大量猪肉。

  在战争期间,午餐肉罐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热量很高,完全可以满足士兵战时热量消耗。

  每罐斯帕姆午餐肉重12盎司(340克),含42克蛋白质、12克碳水化合物和80克脂肪,能提供1020大卡热量,每日所需三分之一摄入量的盐。

  众所周知,士兵在非战时每天消耗热量不过2000大卡,即便战时,也不过消耗4000大卡。

  换句话说,中午和晚上两个午餐肉罐头,就可以完全补充非战时的热量消耗。自然,普通美军士兵不可能一天支吃两个罐头,还有大量的饼干,麦片,葡萄干,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

  以午餐肉罐头为主的这种军用口粮,一天的热量高达4300大卡,什么热量消耗都可以补充。

  这种不起眼的午餐肉罐头,让美国大兵没有得营养不良,个个膘肥体壮。不过,午餐肉除了高热量以外,并不含其他的东西,是一种垃圾食品。如果常年吃午餐肉,会导致人虚胖,维生素缺失,会得很多疾病。

  让美国军方没有想到是,美国大兵们对午餐肉罐头却仇恨到了极点。

  大萧条时代此时早已过去,美国经济大体就完全恢复了。美国大兵来自于社会各阶层,基本的饮食还是都挺不错的。在这些小伙子看来,只有牛扒猪扒这些扎扎实实的肉,才算是肉。所谓的午餐肉罐头,是大萧条时期无可奈何的垃圾食品。现在经济已经好转,谁还吃这种玩意。

  况且,这些小伙子们也是美国国内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他们认为自己为国家卖命,至少有资格吃美国普通家庭的食物吧,怎么用这种廉价垃圾食品来打发他们。

  萨沙看过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录,写的颇有意思。

  这个老兵回忆午餐肉罐头,完全是魂不附体:欧洲很多小镇都毁于战火,居民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连面包都买不到。无奈之下,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罐头午餐肉。 连里的伙夫,将午餐肉同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煮,最终就成为一种肉糊糊。不管配菜怎么变,都没有别的味道,就是午餐肉味。午餐肉这种东西,吃起来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一种肉酱面粉味,难以下咽。这种东西,如果平时野餐或者没空做饭时候,偶尔吃一次还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吃这种东西,正常人是绝对受不了的。以我们为例,后来只要闻到大锅里面午餐肉的味道,就食欲全无,几乎要吐了。吃了1年多午餐肉,我的战友们都有一种午餐肉恐惧症。以为我例子,退伍以后的40多年,我从来没有吃过午餐肉。即便在超市中看到这种肉,立即转头就走,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美军最著名的一个午餐肉的段子,是关于艾森豪威尔的:二战结束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的总裁。艾森豪威尔斟酌了一下,诡秘地笑着说:在二战当中,我和其他几百万大兵一样.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须坦白,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当时我真想枪毙了你们。现在想起来,你知道,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的斯帕姆午餐肉。不过,作为前任总司令,我想你们唯一的罪过是-你们送来的太多了,似乎永远都吃不完。

  更有意思的是,不单单是美国人,中国的看法也差不多。

  ----------------------美国午餐肉罐头品牌其实很多,但SPAM无疑是最擅长宣传的,它的广告众多。

  午餐肉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抗战初期,国军曾经采购过一小批美国午餐肉罐头,并没有装备部队,主要作为一种战略储备。国军湖南老兵卿伯金曾经在淞沪会战,用重机枪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他的师长非常高兴,除了奖励给他一笔钱以外,还给整个团发了一堆罐头,其中就包括午餐肉罐头,让他们大吃了2到3天。

  要知道,当时国军每天就是几两米饭和萝卜白菜,能够吃上肉就是很大的奖励了。但这个班的战士居然对午餐肉罐头不太满:这些罐头都不怎么好吃!

  可见,这种午餐肉真的是不好吃。

  国军尚且如此,美国大兵就更别说了。他们一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不知道用什么东西造出来的代用肉,人造肉,下水肉。

  美国大兵都说:这个午餐肉公司,肯定是美国陆军某个将军的亲戚开的。

  他们还说:这种肉是比德国人的子弹,流行的还要可怕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美国陆军可不会管什么好吃不好吃。战争的几年内,美军花费高达3.73亿美元,采购了7亿罐斯帕姆午餐肉。如果把吃光的午餐肉罐头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

  万幸的是,荷美尔食品公司对于午餐肉生产控制极为严格。虽然是廉价的罐头,利润很低,质量却毫不含糊。

  就原料的选择上,病猪、配种猪、老母猪、黄膘肉猪,一律不会使用。选择猪肉上,严格选用猪肩膀肉,并不用价格更低廉的猪颈肉。为什么呢?因为猪颈上有淋巴, 而淋巴上面很可能有病毒和细菌。这种肉如果长期吃,容易让食用者得病!之后每个加工过程,都严守质量,所有的淀粉、水,研制时间,杀菌的温度等等严格控制,毫不马虎。

  美军午餐肉质量很好,无论在北非的沙漠还是在苏联的极地,这种肉都保存很好,不会变质。

  美国大兵对于午餐肉极为厌恶,其他国家却不是这样。

  午餐肉罐头作为民主工兵厂的一部分,送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国、苏联,也包括中国。

  英国人在战时保守封锁之苦,不要说肉类,即便鸡蛋也变成了鸡蛋粉,蔬菜成为每家花园里种植的胡萝卜。坚硬的鳟鱼干,成为了英国人最常见肉类。著名的记者萧乾二战期间就在英国,他多年没有吃肉。停战以后,萧乾奉命去美国采访,刚刚入海关,第一件事就是和一群英国记者冲到餐馆,点了砖头一样厚的猪扒,大吃一顿。连吃了几周,这才逐步缓过劲来,不会见到肉就走不动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午餐肉罐头成为英国家庭的美食。英国餐馆大多关闭,只有少数高档餐馆工作,而他们供应的肉类,就是这种午餐肉罐头。在上流社会的聚餐中, 每个参与的人一般都会带一些食物交给女主人。如果客人能够带一罐午餐肉罐头,女主人就会极为高兴,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苏联人也极为欢迎午餐肉罐头。苏联已经饥荒横行,普通平民以土豆充饥勉强活命。在苏军中,每天的食物只是黑炭一样的黑面包,一些农村常见的圆白菜汤,最多还有一些鱼干。美国人提供给苏联肉类罐头78万2973吨之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午餐肉罐头。

  苏联士兵对午餐肉罐头极为喜爱,他们多将罐头和各种蔬菜、佐料熬成糊状,然后浇在黑面包上直接吃下。午餐肉罐头,大大提高了苏军士兵的体力,对苏军意义极大。在著名的电影《解放》中,一个苏军士兵甚至把午餐肉罐头叫做第二战场。

  至于中国人,对罐头并不喜欢。

  虽没肉吃,但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新鲜看得很重。据统计,去年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 90 公斤左右,西欧约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中国仅为 1 公斤。

  抗战中,美国曾经将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缅甸前线,提供给中国驻印军。

  驻印军官兵对这种罐头并不喜欢!之前他们吃的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腌牛肉,猪肉香肠等等,都是扎扎实实的肉。他们吃的肉罐头,也是英国的牛肉罐头或者缴获日本 人的牛肉罐头!这两种罐头,前者很咸,后者很甜,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纯肉!美国的午餐肉罐头,同这些牛肉罐头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美军也好,国军也罢,都吃过不少午餐肉罐头!

  倒是1945年中印公路开通以后,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中国国内,交给国军部队,才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国内的国军战士基本一个月吃1到2次肉,这个肉不是大块肉,而不过是肉丝或者肉末。主食一天只有1斤多米,副食就是白菜豆腐,根本不够吃。根据美国军官检测,中国国内的士兵,基本百分之百严重营养不良。尤其抗战后期,人人身体衰弱。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后来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曾经奉命连续急行军,攻击日寇。没想到,急行军期间生病掉队甚至死亡的士兵,和作战伤亡差不多。打仗的时候,国军官兵体力不支,冲锋都追不上日军撤退,战果不佳。为什么?就是因为身体太差,长时间都有热量的大亏欠,身体的脂肪基本都消耗光了,体质极差。

  那么,本来吃萝卜白菜和粗米饭的国军士兵,现在居然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自然是狂喜不已,高兴的手舞足蹈。

  在这些士兵眼中,这种午餐肉绝对是无上的美味。只是,由于运入的罐头很少,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的,基本都是国军的主力部队,而且也是偶尔吃一顿而已。

  午餐肉罐头,也是中国抗战的一个功臣吧!

  ·

  二战期间盟军中也流传着一句话:“一次击败意大利军队是正常的,但是两次击败意大利军队就不是光荣了”,意思是嘲笑某些部队指挥吃柿子捡软的捏,只会欺负意大利军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是被公认战斗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比如在北非的一场战役中,明明已经占据了上风的意大利军队忽然投降了,理由是弹药箱没有配撬棍盟军每次战败意大利军队,缴获的红酒永远比弹药多。但是搞笑造梗并不是意大利军队的专利,美军甚至以严谨著称的德军,也都闹过笑话,而这些笑话的代价,就是他们的将军甚至元帅死于非命。

  二战中美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就是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官麦克奈尔,他是被美军自己的轰炸机炸死的。

  麦克奈尔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37年晋升准将,任第二野战炮兵旅旅长。1940年任指挥与参谋学院院长。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次年晋升中将,1942—1944 年任马歇尔的助手。1942年3月任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隐蔽和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甚多贡献。1944年奉调前往法国,任第一集团军群司令。

  也就是在麦克奈尔当上第一集团军群司令的那一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麦克奈尔到前线,也就是诺曼底视察,也正是他视察的时候,1944年年7月25日,盟军实施了规模浩大的眼镜蛇行动,将近两千五百架的飞机向目标区投掷了约四千吨炸弹和燃烧弹,虽然德军蒙受了一定损失,但炸弹误伤自己人的情况也十分令人震惊,超过一百余人死亡和近五百人受伤。

  这个麦克奈尔不愧是作战隐蔽专家,发现自己正在被自己人狂轰滥炸,马上跳进一个散兵坑藏了起来,只可惜虽然不知道眼皮底下还有这样一条“大鱼”,但是火力一直强大的美军一直坚持无差别轰炸, 散兵坑里麦克奈尔的尸体除了衣领上的将星外,已血肉模糊无法分辨。

  麦克奈尔那个上将是追认的,所以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将,但是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军,确有一位货真价实的德军上将踩上了自己的地雷,而且是坐着飞机踩上的,这种阵亡方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说起德军的严谨,也有一个笑话,说是二战期间,在一个英德两国拉锯的一个港口,德军布雷舰每逢星期一三五便来布雷,而英军扫雷舰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扫雷,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只到有一天英军指挥官因为别的事而没顾的上例行的扫雷作业,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扫雷舰被自己前天布的水雷炸沉了……

  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十分气愤的质问英军军官“你们做为扫雷部队怎么能这样不负责!这在我们的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很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马上道歉:“下次一定注意!”

  因为对此一直很过意不去,所以英军给了这些德国战俘很好的待遇,直到战争结束把他们礼送回国。

  但就是这样一向严谨著称的德军,他们的国防军第十一军军长、陆军上将军长冯·溯贝特(von Schobert), 坐着自己的飞机,降落的在自己的机场——后面还有话:降落在自己的雷区,这不是什么“神剧”,但是地雷却真的炸了飞机,还顺手干掉了自己的陆军上将。

  美军德军的不幸,到了意大利军中就会变得很搞笑,连误伤也是那么“出类拔萃”。

  而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战绩,就是公认战斗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意大利军队创造的:击毙了一个空军元帅。那是二战中阵亡最高级将领。当然,这个元帅也是意大利的。

  这个不幸的元帅叫伊塔洛·巴尔博,也是意大利军中一位传奇人物,货真价实不带引号的。

  伊塔洛·巴尔博曾单枪匹马地从空中投下炸弹,炸死了数以千计的埃塞俄比亚人。1933年,他率领24架水上飞机完成了从意大利到芝加哥的跨大西洋飞行。他到达后,芝加哥命名了一条巴尔博大街以致纪念,连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都要请他共进午餐。

  在伊塔洛·巴尔博努力下,意大利空军拥有各种类型的飞机3125架。其中轰炸机1132架、歼击机和攻击机1100架,另外还有数百架运输机和侦察机,在东非还有323 架老式飞机。意大利空军的实力已赶上英、德,轰炸机和歼击机甚至还曾一度超过英、德。

  而这个创造了意大利空军辉煌的巴尔博元帅乘坐的飞机,却被意大利海军一艘老掉牙的装甲巡洋舰吉尔季奥号战舰,给打下来了。

  要问这个吉尔季奥号战舰有多大年纪,很多人都记不清了,反正他比战舰上大多数水兵年纪多大,就连装备的防空炮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周围是用沙袋堆起来的掩体,军舰上堆沙袋,就差挖一条战壕了,想想都搞笑。

  但就是这样一艘老爷战舰,英国的轰炸机也天天都来轰炸,毕竟轰炸一艘装备老炮的老船危险小一些。因为英国空军天天来轰炸,弄得意大利水兵也整天神经兮兮。在一次英军飞机离开后的十五分钟,又看到了两架飞机从敌机刚才扑来的方向飞过来,这时候舰上居然一个军官都没有,估计都上岸喝红酒去了。

  没有人指挥的水兵们一看飞机又来了:“弟兄们别愣着了,开干吧!”于是一顿猛烈炮击,据说仅吉尔季奥号就打了二百八十发炮弹,终于成功地将两架“来犯敌机”全部击落,等“敌机”冒着烟打着旋掉下来,水兵们才认出那是自己的S.M.79式飞机。

  把飞机里面的尸体拖出来一看,准备开红酒庆功的意大利海军全都呆掉了——这不是咱们的巴尔博空军元帅吗?

  它是一只来自“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猫,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奥斯卡几次从沉舰事件中死里逃生,这样的幸运经历为它赢得了一个新的绰号“不沉的山姆”。

  ■ 这幅画作表现了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在英军战舰和飞机的攻击下奋力还击的场面。这艘著名战舰的作战历程虽然短暂,但已经成为海军史上永恒的经典之战。

  最先是“哥萨克人”号穿过“俾斯麦”号沉没的海域,一名眼尖的瞭望哨发现海面上有一块破裂的船板,而且上面还趴着一只猫!英国水兵们猜测这只小猫很可能属于“俾斯麦”号,并目睹了“胡德”号爆沉时的烟尘,也听闻了“俾斯麦”号没入水中的最后悲鸣,能够幸存下来实在命大。“哥萨克人”号的官兵决定将它收留下来,作为本舰的吉祥物。舰员们给他们的新吉祥物取名“奥斯卡”。只可惜在几个月后厄运就降临到这艘战舰头上,“哥萨克人”号于1941年10月27日被德军潜艇重创后沉没。而奥斯卡再次幸免于难,被“军团”号带回了直布罗陀。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奥斯卡两次从沉舰事件中死里逃生,这样的幸运经历为它赢得了一个新的绰号“不沉的山姆”。

  ■ 英国海军“哥萨克人”号驱逐舰,属于部族级,于1938年6月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1921吨,航速36节,装备120毫米舰炮8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哥萨克人”号因为1940年2月突袭德国补给船“阿尔特马克”号,营救被俘英国船员而闻名于世。“哥萨克人”号于1941年10月27日被德军潜艇重创后沉没。

  英国人很快就为奥斯卡找到一个新家,将它带上“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一条走运的猫加上一艘幸运的战舰似乎是很吉利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41年11月初,奥斯卡随“皇家方舟”号从直布罗陀启航,为马耳他岛运送一批飞机,在返航途中再度遭遇不测,在直布罗陀以东30海里处倾覆沉没。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沉没过程缓慢,全舰舰员都能够从容撤离,最终仅有1名水兵在袭击中阵亡,而奥斯卡再次幸存。不知是出于恐惧,还是求生本能,奥斯卡在航母遇袭之后居然自己跳海逃生,并爬上了一块木板,再度体验了随波逐流的感觉。一艘前来救援的摩托快艇发现了奥斯卡并把它救起来,水手们发现这只猫显得很愤怒,但并没有受伤。最后,奥斯卡被转移到“闪电”号驱逐舰上,被送回了直布罗陀。

  ■ 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及其“剑鱼”轰炸机群,该舰于1938年12月服役,标准排水量22000吨,航速31节,装备114毫米高平两用炮16门,载机72架。“皇家方舟”号于1941年11月14日被德军潜艇击沉。

  在仅仅半年时间里,奥斯卡搭乘的三艘战舰都先后葬身海底,每次它都能够幸运生还,这让英国人心里有点犯嘀咕了,开始感觉到这只猫身上的不祥气息。自古以来,凡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无论是海军官兵,还是商船船员,都多少有些迷信。奥斯卡的运气固然有些难以置信,但它似乎也把厄运带给每一艘船,恰如日本海军那艘出名的祥瑞舰“雪风”号,甚至令人怀疑奥斯卡带着“俾斯麦”号的怨念在冥冥之中向英国海军复仇,只要它乘坐过的英国战舰必定会遭遇德军袭击而沉没。

  无论奥斯卡是否真实存在,它都已经成为“俾斯麦”号传奇的一部分,将在海军历史爱好者中间继续流传下去。

  ·

  我记得二战最有趣的梗是关于吃的还有日本海军的。

  一、阿登战役期间,德军派出特遣队打入美军内部,这些德军穿美军军服,说英语,制造混乱。美军为了搜捕这些德军费了大力。这天有两个美军去兄弟部队出差,完事后在兄弟单位吃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赞扬这个单位的饭菜好吃。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被抓了起来。因为这个单位的美军都一致认为自己食堂的饭菜难吃死了,这两个人认为好吃,一定是德军假扮的。

  二、诺曼底登陆后,一名德军俘虏了一名美军。美军干脆利落的交出了武器,然后开始吃自己的口粮。这个德军在旁边看着他吃完,然后点着一支香烟的时候,自己深深的感觉,这场战争德国失败了。

  三、日本海军的祥瑞舰雪风号。他护卫的所有军舰都丧生海底,自己却安然无恙。战后,被作为赔偿给了中华民国,改名丹阳号,然后被赶到了台湾。

  好就先说这三个,欢迎大家补充。

  ·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谈到二战时期的梗料,以及趣闻,还是非常多的。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口,这其中的组织调度和事件都非常多,难免在很多细节上出现奇闻。

  先说一只动物猫,在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使用习惯上,往往伴随舰船的不只是舰员和武器系统,还有一些小动物。航母上几乎都有猫咪,但这种猫并非宠物,而是具备抓老鼠功能的航母助手。在二战中,有一只名叫奥斯卡的猫,传奇般的躲过了两次海难,因此声名大噪。

  奥斯卡先是在德国主力战舰俾斯麦号上服役,后来俾斯麦号被击沉,战后对方舰员在观察海面时发现了它,于是派出小艇把它救到了船上,可以说是大难不死。想不到的是,它还很有后福。拯救它的哥萨克号战舰没过多久,在海战中也被击沉,这次击沉它的是俾斯麦的战友。奥斯卡猫再次被救上岸,两次死里逃生。事情还没有完,它又被送到了英国航母皇家方舟上,没过多久,皇家方舟在战斗中也被德国潜艇击沉,但猫咪依旧被救了下来。可以说它的运气确实相当不错,我觉得从另一方面看,猫的超强求生意识也是它能活下来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件事,让很多人觉得猫成了海军的不吉利动物。但事实证明,海军舰船离不开猫咪,直到现在,美国航母上还有猫咪。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能完全解决老鼠的问题,用猫来对付老鼠还是最靠谱的办法。

  二战历史上的日本关东军,也有一段尴尬历史。在二战初期,日本方面主攻的大国还不是中国。日本军部大本营提出了攻击苏联,拿下远东的大胆战略。于是派出情报部门,侦查苏联军队的情况。情报部门反馈信息称,苏军的补给调度存在很多问题,援兵需要从千里之外赶来,路上就需要几个月。日军完全可以在此之前拿下远东,稳住局面。

  于是日本关东军果断出手,攻击苏联。当时的关东军后方补给主要靠毛驴和马车拉货,情报机构认为苏军也是如此。开局日本军队确实占了点便宜,但随后朱可夫率领的机械化苏军主力几天就赶到了,坦克卡车多的数不清。日本关东军几天内损失了数万人,全线溃败。从此绝了攻击苏联的妄想症,此事成为了自不量力的典型例子。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二战 梗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二战 梗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二战 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