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葡萄酒瓶的容量有哪些见解,欢迎分享?

2023-06-15 13:15:44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在品尝葡萄酒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察看葡萄酒颜色,品尝葡萄酒风味,体会葡萄酒回味等方式来识别葡萄酒的产地、年龄、葡萄品种和风味等信息。

  然而,实际上,葡萄酒的酒瓶也提供给了我们一些判断葡萄酒的线索。

  因此,认识葡萄酒的酒瓶同样对我们品酒很有帮助。

  葡萄酒瓶的形状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葡萄酒瓶形状大小各异,从细长高挑状到矮小敦实状不等。

  事实上,酒瓶的形状并不会对葡萄酒的风味造成影响,酒瓶形状的选择主要与一个产区的历史和传统相关。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从酒瓶的形状,判断葡萄酒的大致产区。

  全球酒瓶形状数以百计,但是大部分的酿酒师还是会在三大主流酒瓶中进行选择,即波尔多酒瓶、勃艮第酒瓶和阿尔萨斯/摩泽尔酒瓶。

  勃艮第酒瓶

  在三种最流行的酒瓶中,勃艮第酒瓶是首先被广泛接受的。

  这款酒瓶发明于19世纪,为了降低工人的制作难度,瓶肩处设计得较窄。

  这种酒瓶问世后,勃艮第的葡萄酒生产商就开始采用这种酒瓶来盛装霞多丽(Chardonnay)白葡萄酒和黑皮诺(Pinot Noir)红葡萄酒了。

  几十年内,这种形状的酒瓶就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这主要是因为它装瓶的都是非常优质的霞多丽白葡萄酒和黑皮诺红葡萄酒,随着这两种葡萄酒在世界上越来越流行,这种酒瓶也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现今,大部分与黑皮诺风味相近的红葡萄酒(颜色明亮、酒体轻盈、层次复杂的葡萄酒)也有可能用这种形状的酒瓶装瓶,如内比奥罗(Nebbiolo)红葡萄酒、佳美(Gamay)红葡萄酒和埃塔纳红葡萄酒(Etna Rosso)等。

  如果你有发现白葡萄酒也用这种勃艮第酒瓶装瓶,说明这款酒很可能经过橡木桶陈酿,但是现在不经橡木桶陈酿的霞多丽(Chardonnay)也经常用这种形状的酒瓶装瓶。

  波尔多酒瓶

  波尔多酒瓶的出现仅稍晚于勃艮第酒瓶。

  这款酒瓶被用来装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款红葡萄酒——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梅洛(Merlot),一经问世,就成为全球酿酒师的“宠儿”,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酒瓶。

  波尔多酒瓶和勃艮第酒瓶最大的区别在于酒瓶肩部独特的设计,波尔多酒瓶的瓶肩较宽。

  大部分人认为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醒酒的时候,这样的瓶肩设计可以使得有年头的波尔多葡萄酒里面的沉淀物保留下来。

  然而,这并不确定这是否就是波尔多酒瓶形状设计独特的真正原因。

  也有很多人认为波尔多酒瓶设计成这个样子是为了与勃艮第区分开来。

  阿尔萨斯(Alsatian)/摩泽尔(Mosel)酒瓶

  阿尔萨斯(Alsatian)/摩泽尔(Mosel)酒瓶的出现晚于波尔多酒瓶。

  这种酒瓶最初是为了装雷司令(Riesling),现在也有用这种瓶子装琼瑶浆(Gewurztraminer)。

  比起勃艮第和波尔多型的葡萄酒瓶更细长精巧。

  由于当地主要是通过莱茵河(Rhine River)运输葡萄酒,河流上运输比海上运输的船只小,装的也少,所以也要求酒瓶更精巧,船舱才可以尽可能多地装酒。

  比起从勃艮第或波尔多到英国的那段颠簸的水路运输,这段运输路程要平稳些,这也是这款酒瓶比起其他两款薄些的理由之一。

  这三种酒瓶共同的优点是都可以平放,使酒液可以和橡木塞接触,保持软木塞的湿度,密封性能非常好,可以避免氧气渗入。

  葡萄酒瓶的标准容量

  我们平时买到的或喝到的葡萄酒,其容量大多数都是750mL,我们常称之为标准容量。

  如果见到瓶子小的,即“半瓶装”,其容量是375mL,正好是标准瓶的一半。

  如果遇到大瓶的,其容量常是1.5L,正好是标准瓶的2倍。

  为什么葡萄酒的标准容量是750ml

  葡萄酒标准瓶的容量与橡木桶的统一容量和全球商贸发展是分不开的。

  早在17、18世纪,波尔多的葡萄酒以50加仑(约225升)的橡木桶为盛装容器,从海上运输至其余国家。而在当时的英国,容量单位则以“升”来计量。

  因此,人们需要找到某种容量,能将50加仑的酒刚好平均分装完的酒瓶。

  鉴于700-800毫升的酒瓶最易生产,又方便顾客携带,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将50加仑平均分为300瓶。因此,750毫升标准瓶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撇开历史原因,从健康角度,750mL恰巧也是一个健康容量。

  以葡萄酒最常见的酒精度12°来说,男性每天饮用不超过400mL的葡萄酒、女性每天饮用不超过300mL的葡萄酒,是最健康的饮用量。

  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葡萄酒,男生喝一大半,女生喝一小半,一天内正好喝完。

  这也避免了人们要考虑葡萄酒开瓶后如何储存的问题。

  葡萄酒酒精度不高,开瓶久了香气就会消退,口感也下降,所以葡萄酒开瓶后应尽快喝完。

  另外,一瓶750mL的葡萄酒,可以分出8~10杯葡萄酒,如果三五朋友小聚,轻轻松松饮完一瓶,大家也不会觉得醉,恰到好处,不亦乐哉!

  所以,750mL的标准容量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一方面适应了运输,一方面适应了人们的日常饮用。

  葡萄酒瓶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在众多葡萄酒瓶中,绿色是最常见的颜色,这其实与早期玻璃制造技术的限制有关。

  在17世纪时,葡萄酒瓶刚刚出现,用于玻璃制作的原料多多少少都会含有含铁化合物,当时的工艺无法去除这些杂质,酒瓶便呈现绿色了。

  不过,这样的有色酒瓶却很好的降低了紫外线对葡萄酒的影响,避免了葡萄酒的光氧化,这种绿色酒瓶便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透明的玻璃瓶总能给人一种清新透亮的感觉,可以最直接地将葡萄酒诱人的色彩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许多白葡萄酒和桃红酒,往往会采用透明玻璃瓶灌装。

  不过,这种玻璃瓶只适用于装瓶一到两年便饮用的葡萄酒,不然很容易被氧化。

  一般需陈年的葡萄酒都会放在有色玻璃瓶中,但这也不意味着有色玻璃瓶的葡萄酒都有很长的陈年潜力。

  随着玻璃技术的发展,棕色、琥珀色、蓝色的葡萄酒瓶也出现在了市场上,这大多与产区习惯与市场营销手段有关。

  还是标准容量750mL的多,标准瓶正好够两个人量还不超标。

  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的葡萄酒都有很多不同的瓶型,根据容量大致可以分为:3000毫升,1500毫升,750毫升,500毫升,375毫升,187毫升等。在历史上的标准容量也各不同,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才将标准酒瓶的瓶型定为450ml,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瓶型,目前世界上也普遍使用这样的瓶型,也有一些国家的标准瓶型是500ml,例如匈牙利的甜型葡萄酒。

  尽管世面上普遍使用750ml的瓶型,但对于其他容量的瓶型,如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在对瓶型的描述和大小上也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1) Quarter Bottle:1/4标准瓶,为187.5毫升,但对香槟型瓶来说却是200毫升。

  (2) Half Bottle:1/2标准瓶,为375毫升。

  (3) Bottle:1标准瓶,为750毫升。

  (4) Magnum:2标准瓶,为1500毫升。

  (5) Double Magnum:波尔多型,4标准瓶,为3000毫升。

  (6) Jeroboam:香槟型,4标准瓶,为3000毫升。

  (7) Jeroboam:波尔多型,6标准瓶,为4500毫升。

  (8) Rehoboam:香槟型,6标准瓶,为4500毫升。

  (9) Imperiale:波尔多型,8标准瓶,为6000毫升。

  (10) Methuselah:香槟型,8标准瓶,为6000毫升。

  (11) Salmanazar:香槟型,12标准瓶,为9000毫升。

  (12) Balthazar:香槟型,16标谁瓶,为12000毫升(12升)。

  (13) Nebuchadnezzar:香槟型,20标准瓶,为15000毫升(15升)。

  从收藏、陈酿角度看,酒瓶越大,酒能被保存的时间就越长,这是因为瓶中的空气相对较少。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买东西时常有数量折扣,在国外买一箱葡萄酒通常有10%的折扣。但买大号酒瓶的、有档次的葡萄酒,如Magnum尺寸的非但不比两标准瓶葡萄酒的价格低,还远比两标准瓶葡萄酒贵(视酒的名贵程度会贵30%-50%)。这并非瓶子的制造成本高,而是葡萄酒除了被享用外,还有收藏、投资的功能。保存时间长的葡萄酒,其生命周期就长,可被炒作的周期也长,价格自然也贵。

  很多顾客都说什么进口的都是中国灌装的,酒瓶上标识75CL跟750Ml有什么区别?其实呢,cL厘升和mL毫升都是计量单位,1mL=0.1cL,75cL实际上就等于750mL。不同酒庄对这个计量单位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或是约定俗成的用法,本质上并无差别。

  但有一点:无论酒标采用的是“cl”还是“ml”的标注方式,进口葡萄酒酒瓶底部一定会采用的“cl”计量单位来标注的,这跟传统制瓶工艺和习惯是分不开的。细心的朋友每次喝酒的时候都可以留意一下哦。

  对酒庄或酒商来说,同样的酒质,生产大瓶750毫升和小瓶350毫升的总成本是接近一致的。

  

你对葡萄酒瓶的容量有哪些见解,欢迎分享?

  

你对葡萄酒瓶的容量有哪些见解,欢迎分享?

  

你对葡萄酒瓶的容量有哪些见解,欢迎分享?

  

你对葡萄酒瓶的容量有哪些见解,欢迎分享?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白葡萄酒酿造过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